北京冬奥组委从成立之初,紧紧围绕“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理念,按照“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要求,全力以赴,高效务实、脚踏实地开展着筹办工作,为确保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奥残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夯实了每一步。
2015年7月31日,在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2015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各项筹办工作全面展开。历经6年,冬奥筹办工作即将交出“中国答卷”。作为世界上唯一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北京将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独特贡献。
在北京冬奥组委成立6周年之际,北京冬奥组委秘书行政部部长郭怀刚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为疫情下推进冬奥筹办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郭怀刚介绍说,6年时间,北京冬奥组委从初期的秘书行政部、总体策划部、人力资源部等9个内设机构和延庆、张家口两个运行中心,发展到26个内设机构和两个运行中心。组委会工作人员从成立之初的3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500多人;同时中央单位、北京市、河北省选派优秀人员参与筹办工作,筹办队伍不断壮大;大批赛事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合同商工作人员走上岗位,承担相应的赛事及城市服务保障工作,为筹办工作贡献力量。作为北京冬奥组委办事机构,6年中,秘书行政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结合筹办工作阶段性特点开展年度主题活动,先后组织实施2016制度建设年活动、2017管理服务提升行动、2018效率提升行动、2019国际化专业化提升行动、2020风险应对能力提升行动、2021应急处置能力提升行动,着力打造一支国际化、专业化特别能战斗的筹办队伍。
如何将“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体现在筹办工作中?
郭怀刚解读道:“从落实‘简约’的要求来讲,北京冬奥组委注重主动谋划,与国际奥委会、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等各利益相关方协商,制定简化办赛方案,提出精简人员、简化仪式等简办的措施,并做好具体的实施流程。精简仪式活动,优化火炬传递等重要仪式活动,对路线、时间、人员、规模等进行合理化设计,降低运行成本。科学利用设施,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合理规划非竞赛场馆空间和临时设施建设,压缩场馆运行团队规模,提升服务效能;严格预算管理,节约办赛资金。”
从落实“安全”的要求来讲,严把疫情防控关,把防疫安全作为办赛的重中之重,成立国际、国内两个疫情防控专班,共同制定冬奥疫情防控总体指导意见、防控工作总体方案;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联合制定并发布《防疫手册》;制定“一馆一策”“一场一策”,聚焦竞赛组织、交通运行、抵离保障、住宿餐饮等环节,织密疫情防控网。严把赛事安全关,运用“三维、秒级、多要素”冬奥气象监测网络和“分钟级、百米级”预报服务系统,提升赛时气象预警能力。强化雪上医疗救援工作,配备救援直升机和专业医疗救援队伍,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严把安全保卫关,建立赛时安保指挥体系,强化跨区域联动、跨部门协作。严把城市运行安全关,围绕赛事需求,全面加强水电气热保障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赛事安全。
从落实“精彩”的要求来讲,以文化展现精彩,把春节文化、长城文化、冰雪文化同奥林匹克理念相融合,将中国元素融入会徽、吉祥物、火炬设计之中,注重把冬奥元素融入文艺创作,精心策划开闭幕式,举办“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开展冬奥会公共艺术作品全球征集活动,着力把冬奥会打造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奥林匹克文化盛宴。坚持以科技创造精彩,建成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冰面、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所有竞赛场馆100%清洁能源供电,5g通信、云转播、人工智能等诸多冬奥科技,让世界体验中国创造。从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等方面着手,努力实现北京冬奥会碳中和;可持续管理体系获得国际权威认证,北京冬奥会正在创造可持续发展新典范。
郭怀刚说,目前,所有12个竞赛场馆全部完工并通过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认证,全面具备办赛条件。成功举办雪上项目和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国际赛事测试赛和国际训练周有序开展,筹办工作得到全面检验。坚持“三个赛区、一个标准”,确定签约酒店、制定冬奥菜单,明确41家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赛时交通运行指挥中心,赛时服务保障全面推进。宣传推广和文化活动持续升温,火种采集、倒计时100天、奖牌发布等活动圆满成功,“一起向未来”主题口号及歌曲唱响世界。全面启动赛时运行指挥体系,赛事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行百里者半九十,”郭怀刚说,“越是到最后关头,越不能掉以轻心、越要始终保持清醒,深入梳理筹办工作面临的风险挑战。在距离北京冬奥会仅剩50天的最后冲刺阶段,我们有决心、有信心,紧紧围绕‘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以压线冲刺的状态,以如履薄冰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和筹办工作,确保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奥残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
第24届冬奥会的24个重要印记
2015年7月31日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中国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北京将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城市。
2015年12月15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成立。
2016年5月13日
北京冬奥组委第一批工作人员入驻园区。原首钢厂区内工业建筑实现了华丽转型,体现了节俭的要求,也符合奥林匹克文化追求。
2016年7月31日
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一周年之际,北京冬奥组委举办“从长城发出的邀请”活动,面向全球征集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
2017年2月27日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开发计划启动。市场开发计划由赞助计划、特许经营计划和票务计划三部分组成,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开发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7年12月15日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正式发布。“冬梦”,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飞跃”,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形象,展示了运动员不断飞跃、超越自我、奋力拼搏、激励世界的冬残奥精神。
2018年2月25日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接过奥运会会旗,标志着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周期。
2019年5月10日
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0天庆典活动在奥林匹克公园举行,标志着冬奥筹办工作迈入一个新阶段。
2019年9月17日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发布。“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
2019年12月5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启动。赛会志愿者分布于三个赛区及其他场所、设施等地,参与国际联络、场馆运行等12类志愿服务。
2020年5月15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正式发布,该计划是指导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12项行动、37项任务和119条措施。
2020年9月21日
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500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我期待在冬季前去北京。”
2020年12月31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正式发布,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共30个,包括24个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和6个北京冬残奥会体育图标。这标志着北京冬奥会筹办取得新进展。
2021年2月4日
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周年活动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活动现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外观设计“飞扬”正式亮相。
2021年6月23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正式发布。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将为广大民众、主办城市和国家带来长期收益。
2021年9月17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发布——“一起向未来”(英文为:“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口号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2021年10月5日
“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2021下半年测试赛和测试活动正式展开。在为期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共有10项国际赛事、3个国际训练周和2项国内测试活动。测试活动将一直延续到12月31日。
2021年10月18日
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奥林匹克运动发祥地——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古奥林匹亚遗址采集成功。
2021年10月20日
北京冬奥会火种抵达北京,这也标志着北京冬奥会大幕即将开启。
2021年10月25日
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第一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12月13日,第二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发布。
2021年10月26日
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举行,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同心”正式发布。奖牌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
2021年10月27日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正式亮相。作为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和志愿者的专属身份标识,制服装备将在冬奥赛场形成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2021年11月24日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计划对外发布。
2021年12月7日
北京冬奥火种展示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