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北京冬奥会还有不到两个月,冬奥医疗保障演练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是唯一一家同时覆盖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的冬奥会定点医疗保障机构,经过前期紧张的培训、演练和测试赛实战检验,如今已做足准备,等待北京冬奥会的检阅。
人手一本“口袋书”
北京冬奥会期间,北医三院本部不但负责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国家速滑馆、国家会议中心和附近闭环酒店的医疗救治工作,还要牵头负责完成延庆冬奥村综合诊所医疗保障工作。“疫情防控有‘木桶效应’,成效不取决于长板而取决于短板,不能出现一丁点儿的纰漏。”北医三院医院感染管理处处长张会芝说。
医疗保障队员数以百计,医院本部定下规则,力争做到步调一致。张会芝想到了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办法,给每名医护人员发放一本“口袋书”。在参考了国家相关院感防控指南并结合实战经验后,1.6万余字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感染防控指导手册》口袋书出炉了。
翻开“口袋书”,从怎样做好手卫生到如何穿脱防护服,再到接诊涉奥人员防护流程和新冠肺炎应急处置等,一应俱全。经过培训和实地演练,历经半年的打磨,“口袋书”不断完善。“大家都说,有疑惑的时候,不必再找人,去问‘口袋书’就行。”张会芝说。
独立闭环24小时待命
从北医三院本部往西北方向行驶77公里,就到达了位于小海陀山地区的北医三院延庆医院。赛时,这里将主要承担高山滑雪、雪车、雪橇项目的医疗保障工作。
冬奥保障楼是延庆医院冬奥医疗保障“主战场”。走进这栋1.2万平方米的7层建筑,手术室、介入导管室、诊室、抢救室和冬奥专区病房保持物理隔离状态,形成工作闭环,医疗设施一应俱全。
最近几天,北医三院骨科创伤外科主任、北医三院延庆医院执行院长周方在对闭环急救流程做最后的梳理。经过演练,远程会诊中心这个“大脑中枢”的功能得到加强,闭环内的各个救治场景在这里均能一览无余。救护车上配备了院前急救系统,利用5g远程医疗技术,转运过程中,伤员的各项生理数据就能够回传到远程会诊中心,再通过中心平台调动各方医疗资源进行会诊。“通过演练,延庆医院冬奥医疗保障真正实现了闭环式管理,24小时一站式急救服务,医疗救治能力也大大提高。”周方说。
4分钟从赛区到院区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是张家口赛区的第一转诊救治医院,啃的也是“最硬的骨头”——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和跳台滑雪医疗保障。“在冬奥会109块金牌中,张家口赛区将产生51块,意味着要有46%的医疗保障任务。”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北医三院崇礼院区院长敖英芳介绍,按照冬奥组委的要求,医护人员要在4分钟内到达受伤运动员身边,15分钟内把运动员送到定点救治医院。
直升机医疗救援是崇礼院区医疗保障的“利器”,相比15分钟的地面转运,利用专业的航空医疗救援直升机,从云顶场馆到崇礼院区的转运时间被压缩到了4分钟。“通过几轮测试赛的数据回溯,颅脑和颈椎外伤患者占到了三成,对这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敖英芳介绍,今年以来,崇礼院区医疗救援直升机已进行了4次急救演练,从赛区到院区均控制在4分钟内。
“经过不断打磨,直升机救援方案越来越成熟。未来,华北地区约200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都可以在1.5小时内完成转运救援。”敖英芳说,这将是北京冬奥会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