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城市志愿者(北京市)誓师大会今天(12月6日)在京张高铁清河站举行,全市志愿服务正式进入北京冬奥会冲刺周期。
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三位城市志愿者,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服务故事。
高校体育生
上岗第一天帮助走失孩子找到妈妈
石景山区首批冬奥城市志愿者服务站12月4日启动试运行,65名城市志愿者在首批4个站点正式上岗。在北京冬奥公园、冬奥组委西门、园三高炉、喜隆多新国际购物中心,城市志愿者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信息咨询、语言服务、文明宣传、应急救助、文化传播、环境保障、共建平安、助残服务等各项志愿服务。
石景山区城市志愿者上岗服务。受访者供图
北京师范大学的梁朕浩服务的站点位于冬奥公园马拉松大本营。上岗第一天,他和伙伴们就帮助一个走失的小朋友找到了妈妈。“冬奥公园很漂亮,体育设施也多,在不少社交平台上成了网红打卡点。志愿者服务站试运行正好赶上周末,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来玩。游客量大大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志愿者们引导秩序、为参加冰壶体验活动的游客发放纪念章、回答游客各种问题,忙得不亦乐乎。就在这时,一个抹眼泪的小男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得知小朋友和家长走散后,志愿者一边安抚孩子情绪,一边用广播帮他联系家长。没一会儿,孩子家长就找来了。
梁朕浩是体育生,他觉得自己在冬奥公园为大家服务很有优势。“如果游客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我们能第一时间给出很好的建议和处理方法。我们平常在学校学习了包扎、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这次志愿者培训,蓝天救援队的老师还专门给我们上了课,知识点也更加细致,比如让游客保持什么样的卧姿可以避免二次受伤等等。”他说,体育生对体育的了解也比大众要广。无论是大众体育还是竞技体育知识,他都愿意和市民游客分享。
“我们就是练体育的,以往只能在荧屏前观看奥运会,此次有机会参加到服务中,非常荣幸。”梁朕浩坦言,体育生们很崇拜武大靖等体育明星,此次没有在场馆进行服务,虽然无法近距离接触偶像,但能作为城市志愿者为市民服务也意义非凡。“大家放平心态,以完成服务为首要目标。我们报名参加志愿服务不是奔着追星去的,更多的是为了心中的一片赤诚。”
相对于赛会志愿者来说,梁朕浩和其他城市志愿者已经提前上岗。12月的每个周末,他都将在冬奥公园进行服务。目前,他们服务的岗亭已经配备了电热小太阳等设备,帮助志愿者御寒。通过两天的服务,志愿者们已经梳理了一些问题。“冬奥公园很大,尽管我们已经转了一大圈,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我们没法马上给出答案。后续我们将汇总上报,不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质量。”
“双奥”志愿者
服务20余年,将和居民分享冬奥知识
在今天的城市志愿者授旗仪式上,一头银发、涂着口红的赵淑兰格外精神。今年67岁的她是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居民,也是一位从事志愿服务20余年的“老”志愿者。在此次冬奥会期间,她的岗位还是熟悉的小区,她将为居民们讲解冬奥知识,发放冬奥宣传品。
67岁的城市志愿者赵淑兰从事志愿服务已经有20余年。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北京是‘双奥之城’,我也很荣幸成为了‘双奥志愿者’。”赵淑兰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去奥运场馆当啦啦队员。隔年的国庆60周年纪念活动上,她又参加了晚会的集体舞环节。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她在社区志愿岗亭帮大家测温、提醒外来人员做好登记。
赵淑兰说,自己患乳腺癌已经17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让她每天都能保持愉悦的心情。“北京能举办冬奥会,我像年轻人一样兴奋。我愿意付出时间,为大家好好服务,支持国家和北京办好冬奥会。”
延庆志愿者
get滑雪新技能,将介绍家乡风土人情
延庆区城市志愿者李晓研做志愿者已经十余年了,世园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中,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作为土生土长的延庆人,此次能在家门口服务冬奥盛会,他觉得特别骄傲。明年1月,他将正式上岗,在室外的会展广场为游客提供指路、信息咨询等服务。1月、2月是北京最冷的时候,延庆白天的气温只有零下十几摄氏度,在室外服务对志愿者是个不小的挑战。“我们每两个小时会轮班,到时候多穿点就行了”。李晓研对此并不介意,他迫切地想把家乡的风土人情介绍给游客。
李晓研说,此次他是城市志愿者,不能进入赛场,但他和其他志愿者组织骨干已经组成了20人的延庆乡亲滑雪队,进行技能储备,以备不时之需。“我们滑雪队成员平均年龄只有25岁,未来可能作为储备力量进入正式场合服务,帮助更多的人。”李晓研之前一点儿也不会滑雪,此次延庆海坨农民滑雪队的队员来给他们当教练,目前,大家已经达到了初级水平,正在补充滑雪的理论知识。
城市志愿者同时也要熟练掌握专项技能,“我们要把延庆的风土人情、区位优势介绍给大家。”李晓研说,对于将在延庆举办的各项赛事,他已经烂熟于心,在欢迎大家来延庆的同时,他也将把冬奥场馆和赛事知识分享给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