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首都雅典日前举行的北京冬奥会火种交接仪式上,散发着浓郁奥林匹克气息的象征性标志—奥运五环和会歌,让神圣的仪式显得庄严独特。其实,若说起五环标志成为奥运会会徽的“标配”,以及会歌时隔六十多年终被官方正式确认的故事,那可都跟冬奥会有着很深的缘分。
会歌官方认定首秀在冬奥
1896年4月6日,在第一届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现代奥运史上的第一支奥运会会歌——《奥林匹克圣歌》奏响。会歌的演出规模称得上是空前的:在现场8万观众的注视下,由9只管弦乐队组成的交响乐团,在会歌作曲者萨马拉斯的亲自指挥下激情演奏,一个250人的合唱团和着乐声歌唱,声音悠扬嘹亮。
也许这样的演出规模放在今天,人们并不会觉得多么难能可贵。但如果了解到第一届奥运会差点因经费不足而无法在奥林匹克运动诞生地雅典举办,可能就会明白这是多么来之不易了。
当时的希腊政府财政困难,充满热情的希腊人为了成功举办这场运动盛会,举国上下动员起来积极捐款,妇女变卖首饰,男人省下酒钱,就连老人、孩童也为此拿出了自己手里不多的积蓄和零用钱。希腊富商乔治·阿维罗夫的捐赠算得上是大手笔,提供了高达100万德拉克马(希腊币名)的资助,用于修建大理石运动场。
为庆祝这场齐心协力造就的首届现代奥运盛会,希腊诗人科斯提斯·帕拉玛斯作词、希腊作曲家斯皮罗·萨马拉斯作曲,谱写出第一支奥运会会歌——《奥林匹克圣歌》。在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激情演绎的会歌大获成功,效果震撼。但是直到62年后,它才被国际奥委会官方确认为正式的奥运会会歌。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此后的历届奥运会上,各国的东道主都希望能自行组织专家创作会歌,如理查德·施特劳斯就曾受邀专门创作过《奥林匹克之歌》。因此,会歌一直都没有采用统一的形式。到了上世纪50年代,虽然有人建议创作一首永久性的新会歌来替代《奥林匹克圣歌》这首老歌,但是几经尝试都未能成功。于是,在1958年召开的第55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最后还是确定用第一届的《奥林匹克圣歌》作为奥运会官方会歌。在1960年第八届斯阔谷冬奥会上,《奥林匹克圣歌》首次作为官方会歌出现,并从此成为奥运会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环标志的诞生
现在人们看到五环标志,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奥运会。五环来到哪里,奥林匹克运动就在哪里联系起全球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人们,一起将团结友谊和公平竞技的奥运精神传承弘扬。但实际上,这个人们熟悉的奥运五环标志,并不是在现代奥运会诞生时就同步出现的。它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于1913年设计完成的。
当时,一直希望奥运会能有自己标志的顾拜旦,从法国体育运动联合会举行的运动会上出现的两个相扣的铁环标志中获得了灵感。他设计出了蓝、黄、黑、绿、红这五种颜色的圆环套连组成的标志,用来代表相互团结的五大洲,并决定在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之际推出这个标志。
1914年,在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顾拜旦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设计的五环标志和一面印着五环的白底旗帜,并对此做了经典的解释:“白色的旗帜中央有蓝、黄、黑、绿、红五个颜色的圆环,环环相扣,象征五大洲通过奥林匹克主义团结在一起。”他还建议将它们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标志。听了顾拜旦的说明后,会议确定将奥林匹克五环和奥林匹克旗作为奥林匹克标志。就这样,奥运五环旗在国际奥委会的大会上第一次升起来了。
到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印有五环标志的奥运会会旗则搭乘着航天飞机,展开在浩瀚无垠的太空。根据《奥林匹克宪章》,五环标志和奥林匹克旗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和所有国家的参赛运动员以公正、坦诚的精神在比赛中相见。
五环成会徽“标配”从冬奥始
早在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上,奥运会会徽就已经出现。只不过在那时,会徽还是古朴的招贴画形式:在雄浑的雅典卫城,守护神雅典娜手持橄榄枝,注视着山脚下重新修复的古希腊奥运竞技场,似乎在等待着前来领取荣誉桂冠的比赛胜利者。
在奥运五环标志诞生以后的15年间,奥运会会徽依然是各举办国彰显自身历史、文化、地理特征的“自留地”,始终未将它作为奥运会会徽的“标配”来使用。直到1928年,在第二届圣莫里茨冬奥会上,奥运五环标志首次出现在了海报形式的会徽设计当中:在科尔瓦奇峰背景下,瑞士国旗与奥林匹克五环旗交相呼应。应该说,五环标志在冬奥会会徽上的出现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它向全世界昭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世界性,奥运会是热爱和平、崇尚公平竞争的各个国家都可以广泛参与的全球化运动盛会。自此之后的历届冬奥会会徽上,五环标志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在奥运五环标志的加持下,自由发挥的冬奥会会徽更加独特鲜明,成为每一届权威而吸睛的形象标志:1992年第十六届阿尔贝维尔冬奥会的会徽突破二维空间,展现出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的三维形象,火热又动感十足;1994年第十七届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会徽那灵动的钴蓝色与白色相间的北极光,凸显了大自然的神奇之美;2002年第十九届盐湖城冬奥会会徽上用黄色、橘色、蓝色染就的艳丽雪水晶,向人们诉说着异域文化的情调……
索契冬奥会的会徽竟是网址
进入新世纪后,冬奥会会徽的科技含量凸显,越来越多现代感扑面的会徽出现在人们眼前。比如2006年第二十届都灵冬奥会的会徽中,无数冰晶相互勾连,绵延着组成高山,又仿似一张动感十足的网,透出新世纪的新科技思维和各国人民之间永恒的奥林匹克共融精神。
不过,若是说起对网络科技时代体现得最为直接的冬奥会会徽,那就非2014年第二十二届索契冬奥会会徽莫属了。它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没有图像或绘制元素的会徽,索契的国际域名以十分艺术的方式直接放到会徽上,而域名下方的年份标识“2014”在巧妙地设计下,恍若索契域名的水中倒影,与“真身”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二者与醒目的奥运五环标志珠联璧合。开创性地完全数字化,将网络域名作为代表举办地的文化特征嵌入会徽,索契冬奥会会徽浓烈的数字时代气息震撼了每一个人。
北京冬奥会会徽兼具中国风和国际范
2016年7月31日,在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一周年之际,北京冬奥组委从长城向全球发出征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的诚挚邀请。
从2016年11月20日投稿征集开启的第一天起,承载着人们对北京冬奥会美好憧憬和向往的作品就如雪片般从四面八方飞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13个国家都交来了设计方案。最年长的投稿人85岁,年龄最小的投稿人才7岁,还有多位残疾人设计者也递交了作品。在所有投稿中,来自专业设计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设计方案超过了七成。
2017年12月15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冬梦”“飞跃”在万众瞩目中正式亮相。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欢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圆满成功。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把中国文化底蕴、现代国际风格、冬奥运动特征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国文字与冬奥主题符号间的和谐关系,生动彰显了当代中国的时代风貌和文化魅力,形象展示了冰雪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传递出运动员超越自我、奋力拼搏的精神,表达了14亿中国人民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美好憧憬。紧随北京2022年冬奥会临近的脚步,我们期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儿在冬奥赛场上放飞青春与梦想!
2002年第十九届盐湖城冬奥会上,美国花样滑冰女选手在印有冬奥会会徽的冰面上翩翩起舞。
2014年第二十二届索契冬奥会上,加拿大选手正跃过“网址”会徽标志。
2016年11月21日《北京日报》2版报道,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征集工作开启,首批应征人前来投稿。
2018年1月1日《北京日报》3版报道,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纪念邮票在京首发。
2017年12月16日《北京日报》1版报道,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正式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