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门窗统一更换,上下水管线改造了,楼道里的小广告全不见了,停车位也重新施划了......近段时间,丰台区部分居民说起自己小区一天天的变化,别提多高兴了。
老旧小区改造是“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民生工程,怎么改,改什么,居民最有发言权。丰台区以创城为契机,从每个街镇选择一个社区打造创城“样板间”,给足居民话语权。从居民最关注的停车、公共空间整治等方面改善社区环境,推动居民广泛参与社区自治。
从“面子”到“里子”,丰台不少社区有了可喜的变化。
街道社区做加法 从内到外“大换血”
益丰园小区: 一年堵三四回的下水道“通”了
外墙粉刷一新,白色和红棕色相间简单大气;挨家挨户换上了节能窗,规整了空调外机,楼体仿佛穿上了“新衣”;老旧护栏拆除了,可自动报警的电阻软丝隐形防护栏既安全又好看……秋日的周末午后,步入丰台区益丰园小区,老人正在遛弯儿晒太阳,孩子们在绿地上玩耍。
两个月前,已经“20多岁”的益丰园小区刚刚完成一场大“变身”。
“益丰园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建成时间较早,基础设施有很多不完善之处。2019年,小区5至10号楼被列入丰台6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之一,当年10月正式开工改造,2022年8月竣工。”丰台区房管局老旧小区办副科长王立雪告诉记者。
今年77岁的王俊勤在益丰园住了20多年,谈起小区改造前的样子,让他“最头疼的就是上下水管道老化开裂,前些年我们找工人用水泥糊过,但效果不明显,后来又裂过几次,那带着锈迹的黄水味道实在太大了,成了我和老伴儿的一块心病。”
老旧小区改造启动后,包括王俊勤在内330户居民的家从内到外进行了“大换血式”更新。家里面,门窗统一更换,上下水管线改造;家外面,楼道小广告全不见了,内墙到外立面进行粉刷;楼体增加了保温层,各家各户统一更换节能窗,规整空调外机。望着焕然一新的新楼,王俊勤和居民们笑得合不拢嘴,“这样住着才踏实。”
截至目前,居民们反映强烈的上下水改造问题解决率已达到95%,这背后,区级、街道和社区一直在做“加法”。东高地街道三角地第二社区党委书记郭健回忆道,5号楼居民家的厨房和卫生间在北侧,但下水却在南边,“一楼6户居民家的下水道一年就堵了三四回。”原来的改造方案中没有这项工作,但居民的“急难愁盼”必须优先解决。社区将这个问题反映到区房管局,经过研究决定将此纳入改造中,挖管道、铺管井,忙活了几个月,居民们的心愿终于达成。
还有不少这样的小细节。郭健说,5号楼北侧三四百平方米的绿地,经过大家的呼吁,工作人员将其进行了重新更换,还北移了20多米,既留出了两侧通行空间,也保证了绿地的宽敞。如今,绿地上种上了月季,居民们开窗、出门都可见绿。老小区里各种护栏十分常见,但也不能一拆了之,为了打消居民的疑虑,施工方案进一步优化,一楼替换成白色隐形护栏,既美观又能达到防盗效果,二层及以上则改为防刀割的硬质纱窗,加装可上锁防盗杆,每个单元还加装了门禁系统。
居民共治 “微改造”调动积极性
芳群园三区: 75个地锁一天全拆除
芳群园三区9号院地方不大,只有3栋楼204户,近一年,在街道、社区居委会、居民齐心协力下,也变了模样。
让居民张朴印象最深的是停车问题的解决。他爸妈已在9号院住了十几年,“之前我每次来,最头疼的就是没地儿停车,到处都是地锁,走路都得注意,更别提找个停车位了。”一年多前,张朴也搬到了这个小区。现在,停车位重新施划了,路面变成沥青的了、凉亭改造了、小花园更温馨了……小院的变化,张朴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9号院一度疏于管理,2020年6月小区成立物管会。由于私装地锁、圈占车位乱象等问题引发矛盾,去年,业主大会通过了小区道路管理实施方案,规范了小区停车管理。芳群园三区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少雷介绍,以修路平整为契机,物管会协同社区居委会、综合行政执法队等多方力量逐户宣传,征集居民对停车管理、公共区域规划方面的想法。仅去年10月18日当天,小院内的75个地锁就一次性全部拆除了,随后对道路重新铺设。
地锁是“病症”,停车难才是“病根”。经社区居委会牵头,物管会协同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对公共区域“微改造”,目前小区已经完成首批30多个停车位的施划分配,第二批车位也正在规划和征求意见中。
今年上半年,业主投票选举成立了业委会。如今,由7位热心社区自治的居民组成的业委会每天召开一次会议,商讨院里的大事小情,集思广益解决大家的“急难愁盼”。
小院的西南侧原来有一面斑驳的空墙,前面是一小片空地。“现在电动车和电瓶都不让带上楼,也不能飞线充电,能在下面安装一些充电桩就好了!”业委会主任田兆荣听到业主的意见后,综合考虑大家的实际需求,及时把这个想法传达给了社区居委会,居委会与街道立即沟通,经创城办多方协调,业委会反复论证建设充电棚的可行性,最终达成了建设落地的决定。24日,记者来到小区看到,充电棚的框架已经建好了,通电调试后,充电桩即可投入使用。
花园空间换新颜,也少不了业委会的作用。“我们喜欢在小花园里下棋,桌子底下能不能加些抽屉?”“在绿地里装个狗便纸小箱子吧,谁家不要的报纸一裁,往里一放就能方便大家遛狗的时候收集狗便。”带着居民的建议,业委会和物业、居委会、街道沟通,小花园里现在有了下棋的桌子,狗便纸小箱子,也有了休憩长廊,还有孩子玩耍的各种设备。
眼下,小区里的党群服务中心进入了装饰装修阶段,业委会广泛征集业主意见,逐渐将一张张图纸变成一间间供大家学习交流、休闲娱乐的房间。小区里还准备新增一些花架,业委会成员一方面与居委会、物业沟通选址问题,一方面积极征求居民意见建议。“有业委会在,我们就更有归属感了,大事小事也不担心没人管了。”张朴说。
“整治革命” 创城与治理深度融合
游泳场北路社区:废旧杂物清理了60余车
丰台街道游泳场北路社区是一个“年轻”社区,成立于2020年8月12日,但两年多来却进行了一场“楼院整治革命”。如今,废旧垃圾被清扫一空,私搭乱建现象不复存在,绿地景观美化初见成效。这场“革命”的带头人就是社区党委书记邓丽华。
游泳场北路社区下辖19个楼院,常住居民2935户。社区驻地部队大院多、产权单位分散,管理难度较大。怎么把社区治理好?邓丽华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聚焦居民需求,将创城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组成攻坚行动小组。
攻坚先啃“硬骨头”,邓丽华瞄准了东货场路40号院。这是一栋楼房和平房混居的家属院,长久以来,居民闲置不用的各色物品长期堆放在院内空地,严重影响了楼院环境面貌。
拆除私搭乱建、清理堆物堆料,最难的是做通居民工作。去年年初,邓丽华多次带着党员、志愿者入户走访。一位老人不仅在自家门口堆满了杂物,还“攻占”了小院西北角的公共空间。提到要清理,刚开始老人特别激动,邓丽华就缓一缓,先清理没用的垃圾。“您看这些鞋子衣服都破成这样了,怎么穿呢,还有生锈的废旧椅子和自行车。” 见书记“动真格”了,老人也自觉理亏,开始从中收拾想留下的。就这样,破碎的花盆、烂旧的围挡慢慢拆除,老人也不再反对,邓丽华不停地边做工作边清理,终于把老大难问题解决了。
瞅着老人都这么配合,其他住户也开始回到自家屋前收拾整理。经过两个周末的清理清运,院落的平房空地露出了本来面貌。“书记,既然咱们小院干净了,能不能把路面收拾下?”有居民提出,院里都是黄土路,风一吹刮起大量尘土,雨天也全是泥泞。
“居民的呼声就是我们的哨声。”邓丽华协调物业和产权单位,利用街道公共维修资金,将院内路面、水电设施、单元楼门、楼院大门、平房下水进行了整体改造,院内的旱厕也翻修改造。小院西侧有一块闲置的墙面,趁这个机会,邓丽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元素生动活泼地绘在墙上,既美化了墙面,又丰富了院落的文化内涵。
有了东货场路40号院的经验,邓丽华带领社区党委以点带面,对东营里 2 号院、东货场路 42号院等辖区所有楼院开展地毯式排查、搓澡式治理。楼院“整治革命”开展以来,社区共拆除私搭乱建30余处、清理堆物堆料60余车、整治绿地私占2000余平方米、植树种花环境美化18处,老旧楼院正在提靓换新、华丽蜕变。
新闻内存
量身定制改造方案 丰台每个街镇都有社区“样板间”
记者了解到,丰台区今年新纳入改造49个小区,新开工改造29个小区,改造新完工20个小区。自2021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以来,丰台还利用创城契机推动老旧小区改造。
“针对辖区老旧小区偏多的问题,我们在每个街镇都打造了’样板间’社区,供辖区内其他社区参观学习,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改造方案,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方式,推动老旧小区改造,让辖区百姓真正感受到身边的变化。”丰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创建办专职副主任刘屹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创城“样板间”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使得城市环境面貌和秩序大幅提升,带动了市民的幸福指数与城市文明程度的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