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届冬季奥运会测试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首都体育馆的安保工作也经历着如同正赛一般的检验,安检细致到帽子和袜子,基础设施两小时就巡查一遍。吃住在场馆的“安全官”们用日行两万步的付出,为测试赛顺利进行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从10月12日进驻首都体育馆开始,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反特巡支队民警白超就再没回过家,一直值守在场馆安检口,监督指导安检工作。
“进入场馆的人员经过验证识别、核查健康后,再通过安检门,随身携带的背包也要经过x光机检查,如果发现异常,还要进一步排查。”虽然进入场馆的都是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但白超和同事们仍然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反复叮嘱着每一名安检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正赛标准,做到应查必检,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白超介绍说,安检仔细到连帽衫后面的帽子甚至是袜子都要查到,堪比飞机登机。打火机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禁带物品,民警和安检员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违禁品”挡在门外。
因为夜间还有运送物资的车辆进入首都体育馆,所以安检监督民警每天都是24小时在岗。
负责统筹安检监督工作的白超则要不间断地往返于两处安检门之间巡视。别看两处安检门仅间隔100米,但白超每天行走的路程都能超过18000步。
比赛能顺利进行,场馆基础设施的保障至关重要。海淀公安分局高校内保支队民警杨征就是场馆内的“安全总监”,负责监督检查场馆水、电、气、热、制冰等基础设施的安全防范工作。
每天比赛前两个小时,杨征便组织带领电力、通讯、水暖空调等相关领域的运维保障人员将首都体育馆的基础设施巡检一遍。
比赛开始后,杨征和整个基础设施保障团队每两小时还要对基础设施巡查一次。由于场馆内设施设备分布较广,一次巡视下来就要耗费约两小时,等于全天不间断巡视。
待当天比赛结束,运动员、官员全部撤场之后,杨征还要会同各领域人员进行最后一次巡检,确保全部设施设备关门锁闭。对于总配电室、制冰机房等24小时有人值守的部位,则不厌其烦地嘱咐值守人员提高警惕,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汇报。
每天十几个小时“泡”在场馆里,如今杨征对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的相关知识,甚至对此次首都体育馆采用的制冰技术都谙熟于心。杨征说:“场馆内的基础设施不容有任何闪失,一旦发生问题就会造成比赛中断,所以,作为内部监管民警,我的工作必须要做到100%,不然就是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