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本次党代会上,党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做客北京青年报直播间,畅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最新动向。刘清泉表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已建立起针对新冠肺炎的中药防治屏障。同时,中西医融合对于中医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中医学不单要与现代医学结合,还要与其他学科融合,从而持续向前发展。
老中青“传帮带”传承中医技术
与时俱进开展中医药创新研究
说到中医药传承,近些年来,北京中医医院一直在开展多项行动。刘清泉介绍,作为北京市第一家市属中医医院,60多年来,北京中医医院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一代代传承下来,形成了自己的医学流派。院内形成了“传帮带”的好传统,通过中青年群体的首席专家带队伍,对老一辈的中医技术进行传承,同时,又充分培养年轻人,通过“杏林优才”计划,鼓励年轻人开展中医方面的创新性研究。
“中医药创新也要与时俱进,要给中医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刘清泉表示,目前,院内正在开展多项创新性研究并推动成果转化。比如,院内专家正持续改进一些中药外用膏贴,传统的膏贴可能颜色比较黑,贴上之后会影响局部皮肤,目前院内相关专家正在通过使用一些现代新技术,改良传统膏贴,做到粘而不黑,同时保持药物疗效,又方便患者使用、携带。还有院内专家在专攻火针技术,通过与材料学相结合,深入研究火针技术并推动其成果转化,目前也已开展了五六年时间。
中西医融合是未来趋势
中医学亦要与其他学科融合
关于中西医融合,刘清泉认为,这对中医学科的发展十分重要,而且未来可能形成一门新的医学。“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两类科学,两者就像一座山的两个坡,一个阴坡,一个阳坡,站在两个不同方位上看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而当两个人都攀登到医学顶峰的时候,会发现大家说的是一回事。对于事物全貌的系统性认识,中医可能比西医强,而在细节处理上,西医可能又强于中医。当两者融合后,一定会形成一个高于传统中医、又高于经典西医的一门学科,而只有在中国有这种中医基础。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和西医今后一定会走向融合。”
刘清泉还认为,中医学不单要与现代医学结合,也要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比如物理、化学、材料学等等,这对于中医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是古老的,但也要善于吸纳现代科技,博采众长,不断精进自己。
托管本市4家区属医院
注重培训村医专科能力
近年来,许多老百姓发现,家门口的中医服务越来越多,获得感也越来越强。北京中医医院也在持续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将精湛的医疗技术送到基层、送至老百姓身边。刘清泉透露,目前,北京中医医院托管了平谷区、延庆区、顺义区、怀柔区这4个区的区属医院,帮助提升其中医诊疗服务水平,同时让北京中医医院的技术、学术能力通过这些区属医院惠及更多老百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市、区、镇、村四位一体的模式,让老百姓不出村镇,就能在当地让北京中医医院的医生和托管医院的医生帮其解决问题,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情况复杂的病人,甚至可以直接转诊到北京中医医院。
此外,北京中医医院的医疗服务也在持续向外辐射,包括津冀地区,甚至是云南、贵州等地,都有北京中医医院的专家在送技术。不同于直接派专家到基层给人看病,而是趟出了一条别样的路径:“我们在帮助一些基层地方培训村医,注重培训他们的专科能力,比如有的村医专攻儿科,有的专攻妇科,有的专攻消化,这样在区域内就能形成一个小的系统,自动形成分诊体系,尽可能覆盖老百姓各类就医需求。这也是国家医改中提出的强基层、建机制的思路,我们也在摸索。”刘清泉说。
我国已建立针对新冠的中药防治屏障
中西医联合治疗更能发挥效用
众所周知,面对新冠肺炎,中医药也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作用。刘清泉说:“几千年来,应对传染病,中医积攒了丰富的经验,并拥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技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已经建立起了针对新冠肺炎的中药防治屏障。”
刘清泉举例,比如对于绝大部分的轻型病人、无症状病人,可能用一些中药去改善症状,病情迅速就可以好转,缩短封控时间,加速感染者康复、回归社会。对于一些普通型和病情稍重的,在中药治疗下,病情转重的几率会大幅下降。抗击传染病,我们最害怕的就是重症病人增多,其次是担心病人死亡。而对于上述病人,利用中医药将其阻断、不向严重化发展,这是减少重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刘清泉表示,对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方面,西医可能有很大的优势。不过,中西医联合协同治疗更能发挥效用,在基本的治疗上中医也有很多优势,实际上是中西医融合发展、共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