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中建一局将继续服务首都发展战略大局,深耕城市副中心建设,助力新时代首都发展。”6月29日,中建一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爱国代表说。和他一同参会的,还有第一次以一名女性建设者代表身份坐在大会现场的金天,她是中建一局西宁海湖路跨线桥项目总工,也是一名基层党员、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她说,“参加此次盛会,让我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与重担,我要把大会精神带回去与同事们分享。”
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副中心建设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是习近平总书记给首都北京的重大时代课题,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有序拉开城市副中心框架。
作为在京央企,中建一局是怎样参与和服务于首都建设的?吴爱国介绍,中建一局将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作为重要职责,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伟大征程舞台搭建、冰立方改造等重大任务建设,深度参与城市副中心建设,助力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与绿色低碳领域创新研发。在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城市副中心建设方面,遵循“绿色建造、安全建造、人文建造”理念,全面应用“5g、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建造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委办局办公楼、政务云中心、北京环球能源中心、北京环球度假区项目、北京环球主题公园项目、副中心安置房、职工周转房、市政道路等工程已相继投入使用,信访中心、警卫联勤楼、综合管廊、二期启动区最大epc项目160地块、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将于2025年前相继投入使用。
“6年间,中建一局累计建造北京城市副中心18项重点工程,总建设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吴爱国说。
打造绿色可持续建设模式
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已成社会共识,建设领域也是如此。吴爱国介绍,在中建一局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施工现场,随处可以看到可重复利用的钢板路面,可移动、可周转的钢筋加工棚,可重复使用的钢制排水沟,可周转的定型化钢制栏杆、通道、临边、楼梯防护……
“几乎所有的设施,都是可周转的临时设施,既保证了施工安全,又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吴爱国说。
从绿色施工理念到切实落地的绿色建造,中建一局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中,探索出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落地实施细则,吴爱国介绍,中建一局先后制定了“绿色施工培训制度”“绿色施工检查制度”“绿色施工评价制度”等。“在全过程施工管理中,始终坚持从项目角度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绿色施工亮点,将绿色施工理念转化为可实施、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方式,使项目管理工作有效落地。”他说。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要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以更大力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对此,吴爱国表示,“未来,中建一局将继续服务首都发展战略大局,深耕城市副中心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二期启动区160地块、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人大通州新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为推动城市副中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迈进贡献力量”。
用科技创新攻克建设难题
第一次坐在党代会现场的北京市党代表金天,是一名女性建设者代表,也是一名90后建设者,在建筑工程这个对从业者体力、精神有极高要求,少有女性从事的行业中,金天以一名基层技术工作者的身份,在平凡的技术岗位上默默奉献着,也感受着科技创新带给他们的变化。
金天介绍,在施工建设中,中建一局坚持开展系统性、体系化科技创新实践,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以科技创新 设计引领为导向,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她在施工一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比如智慧监控实时通报安全风险预警,为安全员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bim 三维扫描准确勘测施工实际与图纸的误差,为质量提供保障;全局立体的全景监控系统,让现场管理无死角……
据了解,近年来,中建一局以智慧 赋能建筑智慧化 ,打造建筑“超级大脑”,让工程更安全、更可靠。通过信息数据交互共享,实现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的“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使每一个环节均能享受到全方位的主动服务,从而实现工程建造的全面数字化。
展望未来,金天说,作为一名一线建设者,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精品工程就是她的初心;继续探索和攻克技术难题,打造建筑“超级大脑”,让施工现场更安全,建筑品质更精良,就是她在施工一线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