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自豪,我们的科研成果写进了党代会报告附录。”6月27日,自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的于海峰代表,在参与讨论党代会报告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于海峰所在的北京量子院,是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对于党代会报告中与国际科创中心相关的内容,于海峰格外关注。报告中提到,坚持“四个面向”,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实现更多“从0至1”突破。而于海峰所从事的量子计算研究就是一种典型的颠覆性技术,一旦研制成功,很可能引发一场科技革命。量子计算技术能有多神奇?于海峰介绍,2019年,海外团队研发的一台量子计算机,其运算200秒钟,相当于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运算1万年。
布局量子等前沿科技,北京已下了先手棋。2017年,北京量子院成立,它融合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优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科研力量。避免单打独斗,而是让科学家们打破围墙、形成合力,共同展开科研攻关。去年中关村论坛期间,“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突破500微秒大关”作为北京市的重大成果面向全球重磅发布,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展现了北京高质量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在量子院承担重大科研攻关任务的过程中,党员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于海峰说。作为超导量子计算团队的负责人,于海峰带领着一支由40多人组成的科研团队。如今,他们正在围绕建造实用化量子计算机的总目标展开攻关。
“我们会按照党代会的部署,抓紧在‘从0到1’突破方面继续攻坚克难,聚焦多比特芯片、量子云生态、长距离量子通信等领域展开攻关,争取实现并跑,甚至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