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刘世锦等热议双碳目标下的政府和企业绿色转型-皇冠登陆ip网址

2022-05-26 15:20

来源标题:新京智库峰会l刘世锦等热议双碳目标下的政府和企业绿色转型

5月26日,在2022年新京智库春季峰会“双碳之策”论坛上,来自政府智库、经济学界、企业界的多位嘉宾围绕“双碳之下政府与企业的绿色转型”这一主题,从多个维度发表了看法、建言献策。

在主旨演讲环节,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研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谈到近期的经济形势时表示,虽然近期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变量,但“双碳”目标不能因为内外部形势的变化而放松、后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主要分享了对高耗能产业进行低碳转型的看法。他指出,减排不是减掉高耗能产业,而是促进高耗能产业低碳健康发展。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则表示,中国节能是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央企业在“双碳”实践中更是承担着责无旁贷的示范带头作用,并透露中国节能预计分三步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分论坛上,国务院国研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远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跃、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设计研究院院长王炜则着重讨论了建筑业进行低碳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在他们看来,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首先要重视建筑节能。同时建筑节能改造可拉动gdp,且能刺激就业。

“‘双碳’目标不能因为内外部形势的变化而放松、后退”

2020年9月,习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中国的“双碳”目标,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双碳”工作的指导意见,之后又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常纪文称,一年多来,我国在“双碳”工作尤其是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能源、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社会生活等方面均有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变量。从内部看,全国疫情多点散发。从外部看,俄乌冲突之下,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攀升,特别是全球油价飙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双碳”目标是否还要坚持?对此,刘世锦在主旨演讲中表示, “近期能源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那么,‘双碳’目标还要不要坚持?我认为肯定还是要坚持、要重视,不能因为内外部形势的变化而放松、后退。”

刘世锦进而表示,除了要关注短期的形势变化对双碳目标的影响,当前更重要的是,为实现“双碳”目标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的工作。对此,他给出了三方面的建议:要尽快形成“减碳、降污、扩绿、增长”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要重点形成一个强有力促进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碳账户制度等。

来自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的宋鑫在谈到“双碳”目标时则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涵盖能源、经济、社会、气候、环境等众多领域,涉及政府、企业、公众等多个层面,是一项长期的、高度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到区域、地方,再到行业、企业乃至个人参与其中,协同发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那么,企业尤其是央企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宋鑫表示,企业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主体,在新的竞争格局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和发展机遇。而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双碳”实践中更是承担着责无旁贷的示范带头作用。

“我们预计分三步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即力争到2028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争取到2040年左右实现运营碳中和,力争到2050年实现供应链碳中和,并力争到2060年消除历史化石燃料碳排放。”宋鑫还表示,中国节能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自身减排三方面作出具体工作部署,旨在构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业务布局,持续迭代创新涉碳技术产品服务方案,积极引领中低排放型企业“双碳”行动。

“减排不是减掉高耗能产业而是促进高耗能产业低碳健康发展”

去年推进“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其中多地“运动式减碳”“拉闸限电”现象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如何避免运动式减碳,该如何推进高耗能产业进行绿色转型?

常纪文给出对全国不同区域和行业开展研究的结论:不同风险等级的地区,无论是新能源的建设,还是工业低碳化的提质增效,都必须坚持先立后破。他还强调,在新能源建设的过程中,新能源的壮大和传统能源的比例缩小要有效衔接,如果新能源没有壮大,传统的能源退的过急,就可能会出现能源保供的安全问题。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也是一样,有些传统产业不宜过急地退出,否则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双碳”目标推进。

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而言,常纪文表示,做到先立后破,地方政府需要根据自身基础、优势和特色制定长期战略,应“有可为有可不为”,把自己优势的低碳、绿色和循环产业做大做强。此外,产业形态和就业形态也会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发生改变,因此企业要先看“双碳”工作的方向是什么,顺着方向去找自己能够做的,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和碳排放降低的有机协调。

葛红林持有类似的观点。他在主旨演讲中指出高耗能产业进行减碳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高耗能产业是耗能大户,即使按照当前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一时还改变不了它的高耗能特征,除非发生颠覆性的工艺路线革命。另一方面,高耗能产业又是当前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的产业。不仅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钢铝,而且新一代绿色新能源和电子芯片等都离不开铜镍硅钴等有色金属。”

葛红林进而表示,减排不是减掉高耗能产业而是促进高耗能产业低碳健康发展。那么,高耗能产业如何减碳?对此,他给出了多方面的建议:

首先,要加大对高耗能产业布局的研究、规划和管控,要加快在总量调控下的再优化、再调整、再布局,加快实现先进产能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加快将项目配置在清洁能源占比较高的地区,提高清洁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第二,对高耗能产业来说,各级地方政府要清醒分析各自的发展现状,作用地位,以及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要防止急于求成的降碳思想,也要防止形式主义的降碳。政府要切实尊重行业企业的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地帮助企业制定分步降碳的实施方案,并给予相应的软硬件条件支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也应是梯度的,渐变的、逐渐收紧的。

最后,葛红林还建议,要穿透式认识高耗能产业的降碳,高耗能产业的降碳工作是各级政府的应尽职责,不能无为而治,要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作用。

“建筑节能改造可拉动gdp,且能刺激就业

建筑业是耗能大户和碳排放大户,中国的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建筑业的绿色转型。那么,如何看待双碳目标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张跃指出,如果说减碳有一个轻重缓急的排序的话,建筑节能是第一件大事。“从全球来看,建筑的碳排放量占据整个碳排放总量的大概50%。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建筑的碳排放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数量。其中,从中国的情况看,中国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包括使用钢材、水泥、各种装修材料等各个环节在内,建造的碳排放量占据中国的碳排放量的17%到20%,建筑运行能耗大约占30%。因此,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首先要重视建筑节能。”

王炜也指出,建筑行业本身碳排放量已经占到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可以说是第一大户。现在我国整个建筑盈利依然体现三个特点,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面对挑战,建筑行业需要在建造方式、生产模式以及开发模式上做出改变。

在张跃和常纪文看来,建筑业的绿色转型也会给中国经济注入增长的动力。其中,张跃指出,我国既有建筑600亿平米,老旧建筑有300亿平米,改造越早,“双碳”实现的时间越早。所以,老旧建筑改造应该作为一个强制性标准,路径上建议从北往南,通过这个方式也可以拉动国内的经济和就业。

常纪文也赞同这个建议。他指出,建筑节能主要有三个应用场景,包括城镇改善型住宅、老旧建筑改造升级以及农村建筑的升级换代。“建筑节能改造可拉动的gdp空间非常巨大,建筑节能改造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市场,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会刺激就业。我们的技术工人未来还可以走出国门,为全球碳达峰碳中和做贡献,并且形成我国的产业优势。”

那么,建筑业该如何进行低碳转型呢?目前看,国家正在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业界普遍认可装配式建筑在减碳方面发挥的作用,这一领域的前景也很广阔。

“面对挑战,建筑行业需要做三方面的改变。第一个是建造方式的改变,国家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这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建造方式。第二是改变生产模式,推动建筑企业向全产业链模式转型,形成一体化全产业链的工作模式。第三个是改变现在的开发模式,让建筑企业和开发商更加关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碳排放。” 王炜还表示,他不认为装配式建筑或者工业化建筑成本应该高于传统建筑,这是错误的,装配式建筑应该提供更高的产品性能和更优的产品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建筑节能的前景广阔,但张跃和王炜都谈到一个现实问题:好的节能材料技术当前还很难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对此,常纪文表示,从近一年多发布的“双碳”文件看,未来一定会推广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无论是公共建筑、国有企业建筑等,不符合节能标准的都不通过。“这些政策法规又将创造更多新的需求,具有优势技术的企业,发挥作用的时代正在到来。”他说道。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作者:侯润芳 程维妙 胡萌 王雨晨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澳门皇冠彩票网址的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