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以“应变局开新局,高质量促发展”为主题的“2022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以线上形式举行。
在“发展之策:‘五子’联动,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上,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发表了“扩大消费关键在于增加居民收入”的主题演讲。
徐洪才认为,培育消费能力或挖掘消费潜力,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慢工出细活,多管齐下,打好政策的“组合拳”。
世界经济陷入滞胀泥潭,消费潜力需释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进一步调低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仅3.6%;联合国预测增速为3.2%。今年我国将gdp增速目标设定在5.5%左右,imf预测为4.4%。
“目前,世界经济陷入低速增长,又遭遇了空前未有的高通胀。”徐洪才说,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创下100多年来的历史新高,美国通胀水平创下近40年来新高。“通胀 经济停滞叫‘滞胀’,滞胀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出现过,人类社会应对滞胀经验还不多,难度非常之大。”
徐洪才表示,在多重压力之下,中国经济恢复增长也遭遇挑战,外需收缩、内需要进一步提振,但从去年以来,内需疲弱,3月份受到疫情反复影响,消费出现负增长。
他认为,刺激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适当靠前,短期来看有一定效果,但过度刺激投资加杠杆,也会积累结构性的矛盾和隐患。因此,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要提振消费,“消费背后是投资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收入的水平至关重要。”
制约影响消费的因素非常多。中长期来看,中国的年轻劳动力在减少;短期看,输入性的通货膨胀降低了货币的购买力,不仅影响了消费,工业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度攀升,进而影响到中下游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业受到冲击,也会影响未来的消费。
此外,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低迷,居民财富明显缩水;股市震荡,导致财富负面效应很大。疫情反复多点散发,旅游业、交通业、餐饮服务业都受到较大冲击,消费基本停滞。
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阻碍消费增长的负面因素
徐洪才认为,释放和挖掘消费潜力,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多管齐下,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阻碍消费增长的负面因素。
首先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六稳”“六保”,关键是稳市场主体,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保就业。而稳市场主体,疫情防控是前提,要优化疫情防控的体制机制,畅通供应链。“供应链断了,加一点‘润滑油’,恐怕不管用。”
其次,还要激活房地产交易。徐洪才认为,虽然投机炒作让房地产出现了泡沫,但实际上它是典型的实体经济。中国城镇化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房地产市场“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是“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依然可以期待。因此,出台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政策要慎之又慎。
平台经济也要在监管下健康平衡发展。近几年,平台经济反垄断取得了长足进展。未来,还要鼓励平台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一方面要加强监管,设置好“红灯”,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管的权威性、规范性和透明度,划清行为底线;另一方面要以疏导为主、开好“绿灯”,千方百计调动平台经济的创新活力,吸纳就业、搞活市场。
同时,多管齐下稳定股市。国内证券市场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基础性制度,如进一步扩大注册制改革范围,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鼓励上市公司创新,提高信息披露,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保护投资人利益,特别是要引进更多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入市,调整优化证券投资者的结构等。
徐洪才建议,通过扩大投资来带动消费增长。投资与消费是相互影响的,通过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四两拨千斤”带动民间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适度靠前,像传统的‘铁公基’领域还有很大潜力,新基建,如5g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潜力更不容小觑。”
此外,从中长期看,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包括优化社会分配体制,建立城乡广覆盖的高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消费市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进一步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从政策层面引导新型消费,后疫情时代,旅游、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娱乐等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占比会越来越大,可以引导资金流向这些领域,通过供给侧的结构调整改革,培育新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