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以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保护。北京日报记者 饶强摄
春和景明,登上景山眺望,向北,万宁桥下冰面消融,钟鼓楼畔鸽群环绕,向南,紫禁城身披流云霞光,正阳门至永定门间绿意悠悠……一条壮美有序的中轴线一览无余。沿着这条城市脊梁,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胡同街巷得到更好保护,北京老城复兴,舒展新画卷。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2014年2月25日,沿着玉河,习近平总书记步行考察河道恢复、四合院复建情况。总书记的一番话,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上。
最近10年来,北京提出以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保护遗产,不是以牺牲现代生活为代价,而是要以保护促进改善民生。
从玉河边走进雨儿胡同,古今交融的“共生院”让人眼前一亮:红门灰墙、影壁过道、落地青砖、雅致窗棂,古朴整洁的院落被打造成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几户居民家里现代厨卫家电一应俱全。
居民们还记得过去这里的模样。300余平方米的大杂院,曾经挤着14户人家——私搭乱建的房屋,让小院过道变得更狭窄,乱接的电线像蜘蛛网,一到雨天,地上污水横流,得蹚着水去胡同里上公共厕所。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北京中轴线周边更多区域。南锣鼓巷地区雨儿、帽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率先试点申请式退租,约60%的居民外迁,户均住房面积由不足25平方米增加到110平方米。“一院一设计、一户一方案”的“绣花”式精细治理,使老屋恢复了原有风貌,完成了现代化改造。无论是走是留,居民的生活都得到了根本改善。
针对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平房直管公房,本市创新性地提出申请式退租政策,居民可根据个人意愿,不用等到整院腾退,就能改善居住条件。近年来,钟鼓楼、景山、故宫、大栅栏、天坛等重点区域的居民也相继享受到如此“福利”。
在疏解、修缮、更新中,中轴线和北京老城一起迎来新生,一颗颗历史明珠焕发活力。
2023年,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收官,48项重点任务完成:位于天坛公园西北角的五八二电台家属区完成搬迁腾退、环境绿化;先农坛解决了历史性难题,经过腾退、修缮和环境整治,庆成宫院落整体恢复历史风貌;国家话剧院高层住宅楼、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多层住宅楼、北海医院、东天意市场等一批高层建筑实施降层改造……中轴线景观视廊更加清晰,北京老城的壮美秩序愈加凸显。
迎着时代的发展,7.8公里的中轴线还将伸展筋骨,延续文明。从它的北端点画一条延长线,会经过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也会经过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延长线的最远处,直抵燕山脚下,一片气势恢宏的仿古建筑群——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坐落于青山茂林间,将中华文化种子基因“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北京日报记者 李祺瑶
依据《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公里,其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
2023年
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收官,庆成宫整体院落腾退等48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社稷坛等15处遗产点焕发生机
2022年10月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2022年8月
国家文物局确定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2021年3月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21年修订)》正式施行
2020年8月
《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2017年
“积极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写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2012年
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1年
北京市提出中轴线申遗
亲历者说
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居民范来友:
保护中轴线是自家事
生于钟鼓楼下,长于钟鼓楼下,安定门街道钟楼湾社区居民范来友感受着家门口的变化。
“北京过去有句老话‘东单西四鼓楼前’,早年间,这里可是北京城里屈指可数的商业区。不少商贩和民间艺人在此经商卖艺,钟鼓楼广场并不是规规整整的,被大大小小的违建环绕。”69岁的范来友人如其名,对谁都是热心肠,最近几年,经过环境整治,他喜欢招呼上三五好友,到鼓楼与钟楼之间的文化广场“打卡”。周边胡同里的老街坊、慕名而来的健身爱好者,甚至是远道而来的外国友人,大家都能因为一个毽子、一根跳绳而很快熟络起来,交流切磋,不亦乐乎。
钟楼湾胡同90号院,范来友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他回忆:“早些年,这三进小院里最多住了20多户人家。因为地势低,一到雨季院里就积水,最深的地方都能养鱼。下雨天不管穿什么鞋出门,一脚下去,准保陷在胡同的泥路里……”暮去朝来,随着街区更新、背街小巷治理、“美丽院落”打造,胡同宽敞了,拥挤的大杂院变身整洁的四合院。
2021年,钟鼓楼周边申请式退租项目启动,很多居民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了退租。“从我的爷爷到我的孩子,我们一家四代人都生活在这里,真心不舍得离开。”本来可以住进楼房的范来友选择留下,继续与胡同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相伴。如今,喜爱花草的范来友在院里种上了兰花、茉莉、葡萄,生活更加惬意了。从院内到胡同,红门绿格窗、仿古街灯,与不远处的钟鼓楼交相辉映,脚下一水儿的透水青砖,他打趣道:“再也不用为下雨积水犯愁了!”
2023年底,范来友有了个新身份——他受聘为首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员,“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前几年,他和3位老党员组成夜巡队,守护钟鼓楼周边的文物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寒来暑往,2000多个夜晚,他们几乎从未缺席。
现在,每晚8时,范来友仍然会准点儿招呼上同伴,拿上手电走出家门,11条胡同、2300余户居民,转一圈要花45分钟到1个小时。他说,这件事他会一直坚持下去,“钟鼓楼周边的事、中轴线的事,都是我们的自家事。保护周边的建筑、文物,我义不容辞。”
北京日报记者 李祺瑶
修缮后的前门三里河城市公园,重现“水穿街巷”景观。北京日报记者 孙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