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同脉、水同源,人相亲、地相连。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十年来,京津冀三地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牛鼻子”,积极推动产业转移对接、转型升级,实现协同蝶变。让我们跟着记者的脚步一起看看“创新”的京津冀——
首个跨省高速自动驾驶落户京津冀
坐落在京津之间,有着全国首个跨省高速智能驾驶的示范应用,现在它的发展如何了?
小马智行卡车事业部项目负责人蔡金鹏介绍到,自动驾驶的卡车上有一套数据自动收集和传输系统,车厢上有6个探测雷达,挡风玻璃上还有高清度摄像头,自动驾驶卡车可在复杂多样的道路类型、天气情况、光照条件等工况下实现自动驾驶通行,人类的反应速度平均是0.4秒,而自动驾驶卡车的反应速度是0.1秒左右,所以自动驾驶的卡车能帮助人更好的预判路况。
记者上车体验后发现,车上有安全员,以便应急情况下立即接管车辆,自动驾驶状态下人的手是可以离开方向盘的。车里有三块屏幕同步的显示速度、限速、以及周围的车辆情况。车道变换,有车超车时,记者注意到自动驾驶卡车均能智能应对,人坐在车里感觉平稳、安全。
与过去相比,这次小马智行携手中国外运打通北京-天津往返的高速干线物流货运网络,实现华北地区l4自动驾驶重卡物流,突破了单一省市内的限定测试区域,实现了智慧物流在真实货运场景下的落地。对国内自动驾驶干线物流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5.5g为京津冀造车行业焕新颜
看完了无人驾驶的卡车,京津冀还有哪些惊喜?大多数人的手机都已进入5g时代了,京津冀则是用5.5g给了我们新的思路,5.5g应用到汽车生产线上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就是全国首条5g-a汽车柔性产线。
全国首条5g-a汽车柔性产线与普通产线相比,每年可减少停机60个小时,减少订单交付损失8亿元以上。高效达成的秘籍,不仅仅在机械臂上,还有距离机械臂十米开外的斜上方的基站,精工自动化5g-a工业互联网实验室负责人黄晓笠介绍到,这个机械臂上白色的盒子就是5g-a的基站,是所有指令信息处理的终端。通过它可以直接将中枢信号传递到最末端的机械臂,现在厂区部署了9个这样的5g-a基站,实现了全覆盖。
5g-a是g-advance的缩写,这是一个从5g向6g演进过程中的迭代版本,也可以叫做5.5g,它具有低延时、高可靠性的特征。把这一新技术,应用到汽车的生产上,5g-a基站的设立只是个开端。如果说基站解决的是信号覆盖这样大而全的问题,那终端模组就是为精准操纵而生。
精工自动化5g-a工业互联网实验室负责人黄晓笠表示,终端模块是机械臂外挂的配件,它内嵌了我们工业的模组,它就可以将工业通信的指令通过5g-a网络进行传输,接收到信号后,它可以以极高的响应速度,将指令发给它控制的这条机械臂运转生产。目前,验证了5g-a支持4ms的稳定通讯,它的响应速度相当于我们一眨眼时间的1/50。
来自京津冀三地的科研团队、top级科技型企业,比如中国联通、华为等等共同发力,让这条5g-a的商用之路走得更远。随着5g-a网络性能的增强,关键场景典型应用也会得到拓展,未来工业一定会更加智能和高效。
斜杠青年诞生:京津冀如何孵化未来?
无论科技含量有多高,最终还是要靠人来实现,天津市武清区的天津诺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为全国科研机构提供基因测序服务,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来自北京的斜杠青年田仕林又有什么故事呢?
武汉大学生物学博士田仕林在深圳闯荡了两年,2011年看重北京雄厚的科研力量,他带着育种基因测序技术来到中关村开始创业。他介绍道:“一些作物重要的像棉花、油菜等,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农业科学院所,专注生物育种的一些科学家都与我们达成了一些合作,我们负责辅助这些育种家育成一些新的品种。”
时代奔涌向前,总有浪花跃然而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田仕林和创业团队决定到紧邻北京的天津武清组建大规模测序平台,下了京津高速不到5分钟就是新公司,近2万平米的生产车间让全新现代化生产线变为现实。来到了企业的生产车间,一条长达数十米的全自动柔性智能产线正在运转,生物样本从一端录入,其详细的基因信息便可以从另外一端输出,能够实现24小时连续作业,日处理样本量能够达到3000多份,全程不需要一位操作人员。
十年间北京总部,天津公司,伴随着同城化的来来往往,企业年产值从1000万元变成现在的4亿元。天津公司也从只有十多个管理人员到现在1300多人,其中70%都是科研技术人员。越来越多来自京津两地科技创新的小伙伴,给企业带来产业创新的更多机遇。
田仕林说:“对的时间,对的风口,对的地点,北京支持,天津对我们扩建的支撑,对的人一起创业,最后就是做对的一件事市场认可,自己其实非常幸运,这十年期间不断看到自己的提升,也算完成了斜杠青年的梦想。”
京津冀产业协作“成绩单”
十年来,三地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牛鼻子”,积极推动产业转移对接、转型升级,让我们一起用数字来直观的感受京津冀三地如何打造产业协同新格局。
十年来,京津冀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为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2023年,京津冀地区工业增加值达到2.43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43倍。
强化优质企业培育。2014-2022年,三地新增企业4,003,282家,平均每年以18.01%的速率增长。2014年到2023年,京津冀区域外贸总值由3.74万亿元增长到5.03万亿元,增长34.4%;综合保税区数量由2个增加到11个。
十年来,三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4年以来,北京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过3000家,疏解和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同时期,河北累计承接京津转入企业、单位4万多家。2013年到2023年,北京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40.7%上升至66.1%;天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77家,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3名。
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三地共同编制氢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累计设立分支机构超过1万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8.7亿元,年均增长率26.5%。“北京研发、津冀制造”的产业协同模式加速形成。
十年奋进,徐徐铺陈展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画卷里,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升级已开花,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三地协同发展登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