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动城际高速、普通国省干道充电设施全覆盖
京津冀能源基础设施将互联互通
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近日印发实施,提出协同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六大任务。到2025年,京津冀将构建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合作、协同保障的区域能源体系,为携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坚强可靠能源保障。
减碳变“绿”
北京96%村庄住户清洁取暖
十年来,京津冀三地的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三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均好于规划预期。这背后,是三地推进燃煤压减,支撑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显著改善——
北京开展农村地区“减煤换煤清洁空气”专项行动,2022年平原地区已经基本实现“无煤化”,到2023年底,93%的村庄、96%的村庄住户实现清洁取暖;天津中心城区燃煤锅炉、滨海新区和环城四区35蒸吨及以下、其他地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河北化工、水泥、钢铁等高耗煤行业大范围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清洁取暖率达到85%以上,平原地区散煤利用基本清零。
“三地‘追风逐日’,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给出了十分形象的比喻。截至2022年底,三地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930万千瓦,较2020年增长50%以上。
这份行动计划提出,京津冀将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先行区、示范区,在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发挥引领作用。
“京津冀三地推动氢能、新型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区域未来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选择。”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三地产业发展目标高度一致,产业基础各具优势,资源禀赋充分互补,已具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
便捷充电
社会公用领域布局超充站
加速走进京津冀居民的新能源汽车,也在为三地大气改善贡献力量。对于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三地将加强区域新能源汽车补能设施建设,推动城际高速和普通国省干道充电设施全覆盖。
目前,北京市充电设施建设规模和运营服务能力均居全国前列,与现有新能源车辆发展需求相匹配并适度超前,平原地区充电服务半径3公里左右,基本实现了车桩协同发展。
据介绍,本市将在社会公用领域建立“布局优化、超充引领”的充电网,以大型商超、写字楼、交通枢纽、公交场站、加油站等为重点推进建设超充站;同时,加快推动公建配建停车场、路侧停车位、桥下空间停车场、驻车换乘(p r)停车场等场所配建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规范充电条件,施划专用充电泊位,提高配建比例;推动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提升已建景区充电基础设施配建数量。
居住区领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提速。“结合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和人防工程项目,本市将因地制宜开展供配电设施改造,基本实现有条件区域充电基础设施‘随报随装’。”北京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说,公路沿线、高速服务区等场景将以“加密、提效”为原则,开展既有服务区升级改造,推动城际高速和普通国省干道充电设施全覆盖。
可靠保障
坚持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
张北—胜利特高压线路、天津lng外输管线、乌兰察布—北京房山“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这些能源项目名称中涉及京津冀等区域相关地名,也反映出三地能源供应保障的协同发力。
以电力为例,北京电网是京津唐电网的一部分,属于典型受端电网,外调电比例达到70%左右。目前,北京、天津、冀北三地已经建立起一套成熟的电力保供联动机制,北京环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有主力通道送电,民生用电获得感进一步增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到可靠电力保障。
据悉,本市也将加快推进环京电源建设,加快推进雄安特高压—新航城、西合营—房山、北京东特高压—通北、廊坊北—亦庄4条500千伏线路工程,力争“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
天然气供应方面,目前本市及其周边已形成“三种气源、八大通道、10兆帕大环”的供气格局,日输气能力达到2亿立方米,外围输气体系较为完善。下一步,将推进北京燃气集团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二期、三期建设。
行动计划明确,三地将协同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智慧能源系统建设的先行区。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地将统筹能源供应安全保障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坚持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逐步建成坚强互联、安全高效、调配灵活、智慧开放的区域能源基础设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