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河北省养老机构收住京津户籍老人近5000人,到河北社区养老的京津户籍老人接近4万人,京津户籍老人来河北旅居养老达59万人次。
该数据来自《数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系列报告》,该报告由北京市统计局发布,从2月18日起连续8天推出。首日发布的报告公布了京津冀三地十年间就业、居民收入、公共服务等多领域的变化。
三地十年间新增城镇就业近1600万人
就业方面,10年来,京津冀地区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595.6万人,三地分别新增316.2万人、441.1万人和838.3万人。
从就业结构来看,2022年京津冀常住就业人员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有2934万人,占55%,较2013年提高12.8个百分点。
10年间京津冀地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图片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就业人数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合计占比为36%,较2013年提高8.7个百分点。
天津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中,就业人数增速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速均高于70%,占全市比重提升8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就业人数较2013年分别下降50%和30%。
河北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从业人数也大幅减少,分别下降63.5%和47.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数增长较快。
从收入来看,2023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1752元、51271元和32903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名义增速分别为7.2%、6.9%和8%。
三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均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23年,京津冀三地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较2013年分别缩小0.23、0.09和0.31。
区域内异地就医实现“同城化”
十年来,三地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共建共享。截至2023年10月,京津冀三地先后推出四批179项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234个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200余项“京津冀 雄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移动办”,极大方便了居民跨省市办理日常事项。
教育方面,十年来,京津2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开展办学合作,三地建立多个跨区域职教联盟和高校联盟。
医疗方面,三地推动社保“一卡通”建设,区域内的三级和二级定点医疗机构被纳入互认范围,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区域内异地就医实现“同城化”。
经过十年发展,京津冀三地“跨城养老”步伐加快。截至2023年底,河北省养老机构收住京津户籍老人近5000人,到河北社区养老的京津户籍老人接近4万人,京津户籍老人来河北旅居养老达59万人次。
京津冀区域内地级市实现高铁全覆盖
从三地间的通行便利度来看,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截至2023年末,京津冀地区高铁总里程达到2576公里,实现对区域内所有地级市的全覆盖。截至2023年11月底,京津冀“定制快巴”已开通6条主线、36条支线,累计开行2.64万班次,客运总量突破100万人次。“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形成。
生态环境方面,与2013年相比,2023年京津冀三地pm2.5浓度分别降低64.2%、57.3%和64.3%。密云水库水质水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海河绿芯生态修复基本完成,白洋淀淀区整体水质从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总体上,三地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动态达到国家“十四五”目标要求,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