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由象征各个冬奥代表团的小雪花组成的大雪花。本报记者 方非摄
一片片写有所有冬奥代表团名字的“小雪花”聚合,构建成一片璀璨夺目的“大雪花”。这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最温暖的创意。冬奥会开幕式“雪花”设计师李旻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设计雪花引导牌,到参与大雪花的修改与完善,历经近三年,三百多稿的反复修改,这些“雪花”一朝呈现于世人面前即告惊艳。且听设计者揭秘“雪花”的前世今生。
与张艺谋合作
“他有过人的想象力与旺盛精力”
在设计“雪花”之前,李旻已经加入导演团队一段时间了,做了不少的开幕式相关设计工作。当张艺谋导演提出将“雪花”作为开幕式的核心创意时,李旻就深深为这个创意折服。“导演希望我们通过线条展现中国式的审美,赋予雪花新的文化内涵与生命力。”在创作过程中,李旻收集了大量自然界的雪花图案,也整理了不少雪花设计图案和插画,“与其说为了找灵感,不如说是为了避免设计雷同,这次要设计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雪花形态。”
除了李旻,还有多名美术设计人员同时进行“雪花”的设计。“每人设计24个国家的雪花,一共设计100个国家的雪花,而且是100朵完全不重样的雪花。每一次设计方案都会汇总,导演把大家的设计放在一起看,一个一个挑问题。”经过重重筛选,李旻的设计方案被导演选中作为备选方案之一。
“张艺谋导演对美学和对细节的把控是极致的,他的要求特别严苛,所以每次去工作室开会前,我都会做好要重新设计方案的心理准备。”让李旻印象深刻的还有导演旺盛的精力,“他每天的睡眠时间也就三小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开幕式忙碌着。好几次我们和导演开会到夜里十一二点结束,本以为他会去休息,没想到这之后他还有两到三个会要开。这几年和导演的接触,让我真切感受到他对自己事业的专注和热爱的程度真的是一般人很难企及的。”
为“雪花”痴狂
一片雪花中融入大千世界
一片雪花的形态有多少种可能?在设计师的笔下,千变万化的雪花融入了大千世界。李旻说,“雪花”的设计经历了好几个阶段,最开始的设计元素是各国地标性建筑图案,之后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如中国结、仙鹤、牡丹花、梅花、紫荆花、荷花、锦鲤、燕子、中国建筑屋顶、中国桥等。“我根据导演想要的感觉,尝试融入了很多中式美学元素到雪花的设计中,希望将中式的浪漫与美呈现在世界的面前。”
在设计后期,雪花的造型需要调整得更加简洁,因为如果图案过于密集,在摄像转播时发光的引导牌图案就会变得模糊不清。如何“做减法”,一度成为李旻设计工作的瓶颈。“因为中国纹样的美感,需要一定密度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穿插和疏密有致的曲线交织在一起,才更有中国传统纹样的韵味。大幅度的简化,就意味着要放弃很多线条,删减很多有中国特色的纹样。如何能保留住中国风的特点又简洁大气,并不会有任何图形歧义,是非常难的。”
为此,李旻结合自己对于这些纹样的理解,重新造型设计,加强线条的疏密对比,慢慢找到了新的感觉。最终的雪花造型融入了中国结的元素,“最难的点是既要体现中国结最经典的结绳特点,又不影响雪花造型的灵动和轻盈的感觉。在对中国结的形态进行提炼概括时,设计者要尽可能保持雪花的特点,在简洁、现代的造型中透出东方的审美韵味。”经过大量的修改与调整,“雪花”终于定稿。
十年插画创作
展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审美
李旻在中国日报工作了十一年,其中十年都是在研究和创作中国日报的海外版头版插画。此前她创作的代表作有《熊猫外交》《丝路新语》《繁荣似锦》《花开之时》,还有最近创作的《“象”往之路》和《雪花圆舞曲》等广受读者喜爱,在海内外圈粉无数,被网友誉为“神仙插画”。
“我认为视觉艺术是中国文化展示的有效‘软传播’方式,通过更直观更具审美价值的艺术语言,表达中国理念、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优秀的视觉艺术设计会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用视觉形式打破文化的差异与隔阂,更容易引起共鸣与感动。”
李旻完成了冬奥会开幕式的设计工作后,最近又投入了冬奥主题的插画创作中。“我将会继续探索将当下中国的艺术语言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展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