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下午2点,在交管局指挥中心大厅内的最后一排,北京交管局事故处民警杨晓涛正坐在“涉奥远程事故处置”专席上,观察着大屏幕上竞赛场馆周边的交通情况。
在杨晓涛的办公桌上,放着厚厚一沓处理涉奥事故的“标准流程”,这些复杂的内容早已 “刻”进他的脑海,确保在接听电话的第一时间给出正确的处置指引。冬奥保障期间,借助“远程易处理”系统,北京交警实现了涉奥事故的线上处理,调查、取证、定责都可以在线完成,做到了“快清快处”。
发生涉奥交通事故,民警全程线上处理
冬奥会期间,每到要有比赛或重要活动的时段,杨晓涛都要时刻保持高度注意力,通向赛场的奥林匹克专用车道是他关注的重点,“如果有事故发生,我们就可以及早介入,确保保障车辆不晚点。”
谈及涉奥交通事故的处置流程,杨晓涛表示,交管部门首先要保证闭环管理车辆及人员不与社会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不发生疫情传播的风险。其次是快速挪移事故车辆,恢复社会交通,保障冬奥车辆及时完成运输任务。
记者注意到,涉奥交通事故的接警席位与处警席位紧挨在一起,电话也是互通的。“按照规定流程,在接到市民报警时,负责处置的民警也会同步接听电话,询问事故细节。同时,交管局勤务指挥处会调取事发地点监控录像,查找当事车辆,回放事故发生过程,再由专业事故民警确定双方责任。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全新的警务模式,突出的就是快速和安全。”杨晓涛说。
这样的高效率也得到了不少市民的认可,几天前,杨晓涛就利用这样的警务模式处置了一起涉奥交通事故。
当时,一辆社会车辆与冬奥保障车辆发生剐蹭事故,在接到报警的第一时间,杨晓涛就告知社会车辆的驾驶员:“刚刚和您发生剐蹭事故的是一辆冬奥交通保障车辆,全程闭环管理,司机不能下车,我来负责事故线上处置,请您不要着急。”
几乎是在接听电话的同一时间,杨晓涛就调取了相关路段的监控,找到了两辆涉事车辆,只见位于前车的社会车辆车轮在白线上,经过对事发时视频的回看,杨晓涛确认这起剐蹭事故是由社会车辆并线影响到后车通行导致的,社会车辆要负全责。经过解释,涉事司机接受了定责结果,随后,杨晓涛引导双方在线上完成了电子文书的签字确认。不到十分钟,双方就把车辆挪开了。
“总体来说,市民都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礼让冬奥专用车辆。”在近一段时间的工作中,杨晓涛注意到,市民发现与其发生事故的是冬奥闭环管理车辆后,都能及时打电话报警,不与车内人员接触,安心等候交警处置。
“远程易处理”小程序派上大用场
其实,冬奥保障车辆的行驶路线都要提前报备,基本上都会选择有奥林匹克专用车道的路段,这些区域有比较完备的视频监控覆盖,一旦在视频盲区发生涉奥交通事故,“涉奥远程事故处置”专席的民警就将指导市民通过北京交警“远程易处理”平台进行处理。
“平台操作非常简单,在我们的指导下,事故现场的拍照取证就像打一通视频电话那样。”杨晓涛告诉记者,北京交警“远程易处理”平台是基于微信系统的小程序,市民报案后,当事人会收到一个短信链接,只需点击链接地址,就能一键进入小程序。
虽然是远程处理,但该走的流程一项也不会少。首先,平台会要求驾驶员拍摄其驾驶证和行驶本,通过ocr自动识别技术将人员、车辆信息录入系统进行初步查验,然后会引导市民对事故车辆和事故现场进行全方位的视频拍摄,在拍摄过程中,民警就会将判定事故责任的证据进行自动截取。对于绝大多数一般事故而言,经过这样的线上处置,几分钟就能完成双方定责,并出具有效文书。
用在涉奥交通事故处置上的“远程易处理”系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这个团队最初的“家当”只有12把椅子。杨晓涛和同事们一起进行了最初的工作流程编制和人员培训,2020年2月,“远程易处理”中心上线启动,此后,凡是符合远程处理标准的事故,开始逐渐使用这样的线上方式替代交警到场处置,提升了效率,也减少了因事故导致的交通拥堵。
经过两年运行,北京交警“远程易处理”平台已经升级到了2.0版本,操作更加便捷,适用范围不断扩大。每天平峰时段有一半的事故都能通过远程处理的方式解决,经过回访,市民满意度达到99%以上。
除了机动车之间的事故,现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事故,都可以远程处理。如果事故中出现人员轻微的磕碰伤,也可以远程处理解决。
如今,北京交警“远程易处理”平台已经基本实现“接警即处警”的目标,在接警的同时就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引导市民尽快挪移车辆。除了在交管局事故处设立的主中心外,全市还设置了多个分中心,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保险公司均已进驻,可实施同步理赔。
跑遍全市冬奥场馆,制定保障预案
从警近20年的杨晓涛还是一位“双奥”交警,2008年他就曾参与过赛场内道路交通的疏导工作。“那时候能够见证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是非常难忘的事情,有一天我驾车途经北四环看到火炬在鸟巢上空燃烧时,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今年参与北京冬奥会的交通保障工作,让他感觉到更多的责任。“最开始我们谁也没想到‘远程易处理’系统能这样深入地参与到冬奥保障工作中,冬奥闭环管理也是对系统的一次重大检验,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闪失和差错。一旦发生涉奥交通事故,我们就会像短跑冲刺一样解决各类问题。”
不只是“远程易处理”系统,交管部门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更快速、安全地应对涉奥交通事故。早在冬奥会保障开始前,光涉奥交通事故的处置流程就修改了十几版,为了提升一两分钟的处置时间要反复推演,经常会熬到很晚,杨晓涛也和同事们借着“灵感”连夜修改。为了掌握闭环场馆周边和内部的交通情况,他们跑遍了全市39个冬奥场馆和周边的保障道路,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预案。
从1月4日起,远程事故处置专席就设置在指挥中心内,它将一直运行到奥运安保结束,团队中的几名民警全天24小时轮班在岗。
对于杨晓涛来说,他的任务不会随着北京冬奥会的结束而结束,有了冬奥交通保障中远程交通事故处理的经验,交管部门有了更多考量。“我们希望这种快速、便捷的事故处理模式能更广泛地应用到日常状态中,通过科技手段让市民处理事故更加方便,也减少事故给城市交通带来的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