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灿煌参与过两次奥运会的服务工作,而这两次奥运会的举办城市都是北京。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上,他在开闭幕式工作部担任志愿者。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上,他担任开幕式焰火执行设计及技术总监,亲眼见证了由自己参与设计的焰火在鸟巢上空绽放。
实际上,他还曾担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焰火总设计师、国庆70周年联欢晚会焰火施放总监、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焰火总设计。但在奥运会上这两次身份的转换,却给他留下了不一样的体验。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蔡灿煌说,“两种不同风格的奥运会,让我以不同的身份,站在不同的角度,学习和感受到不同的内容。”
创新设计 让焰火成为松针状
新京报:在这次焰火表演中,你觉得特别亮眼的设计在哪里?
蔡灿煌:冬奥会现场营造的是一个“北国风光”的概念。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宣布开幕那一段,一棵白雪皑皑中的迎客松出现在鸟巢上空,象征着热情与包容。
用小的低空焰火的烟花弹把它变成一个松针的状态。在常规的操作中,一般炸出来的焰火是一个圆球,所以提出要展示迎客松这个概念后,我们就跟烟火公司一起进行了设计研发,思考怎样让它变成松针的形态。之后,我们先做出了一个小的礼花瓣,但它是一个半球的形状,只能炸出一半,另外一半装上了不同的发射药,当它炸开时,装有不同发射药的部分不发光,所以看着就像是松针状。
新京报:你认为焰火创意中有哪些是比较难的?
蔡灿煌:整个创意的过程都不容易。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张艺谋导演和蔡国强老师都全程参与,所以刚开始接到任务做创意时,所有的目的都是对标2008年的呈现效果。压力不小,经过一年多的创意过程,我们接到了一个很明确的办会理念,就是简约、安全、精彩,这就意味着跟2008年奥运会的那个场面不同。
内容的创意也一直在变化,做了很多版本,每一个版本的背后都需要团队跟着做技术支撑。有了新创意后,我们就要有一个技术的论证和编排,再配合进行汇报,然后调整缩减,接着再做相关的变化,最后才决定把整个开幕式的焰火表演设定为120秒,分成三个阶段。从办会的理念来看,这样做就会达到一个很好的状态,也跟2008年的焰火表演划分了界限。
鸟巢上安装卡具确保发射正常
新京报:这些焰火装置安置在哪里?大概有哪些安装的点位?
蔡灿煌:这次整个焰火阵地是沿用之前建党百年的那个范围。一般而言,焰火都配有一个普通的发射架,放在地上就可以直接打。焰火发射产生的后坐力也会带来震动,如果发射架固定得不够紧,就容易有火星掉下来。
其次,装置本身的震动和不稳固也会影响发射轨迹的变化,所以放在鸟巢钢梁上的焰火装置,我们还专门做了一套固定发射装置的卡具。卡具就锁在钢梁上面,然后再把发射装置锁在卡具上,这样就可以确保发射时的稳固性。
另外,在鸟巢钢梁中间有空的地方,都安置了一个透明、不易燃的膜。为了防止火星穿洞,安全保障部门还在鸟巢顶上进行了防火布的覆盖。在焰火创意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极端性试验。比如,正常情况下是加注15g的发射药,我们会加至三到四倍进行试验,目的是检验在同样的发射状况下会不会导致卡具产生位移。
新京报:开幕式焰火燃放如何保证安全?你们做了什么准备?
蔡灿煌:像这种在北京举行的大型活动的安全燃放,主办方都会进行协调,各个监管部门也会形成一个焰火燃放的保障团队,其中包括安监部门、质监部门,还包括交通运输部门等。除了外部的综合协调外,我们做的焰火燃放技术方案、运行方案,包括产品特性,也都会与很多专家进行论证,论证完后还要讨论和预估存在的风险点,并且针对这些风险点制定保障方案。
从找指定的厂家、原材料的生产、原材料的采购,到后面的分装、包装、出库、入库等,包括燃放编排中每一次产品需要的发射药的药量、产品的押运,都在监管之中。
冬奥会的焰火类型更“简约”
新京报:这次整个表演用到了哪些类型的焰火,分别达到怎样的效果?
蔡灿煌:这一次不管是创意,还是最后的产品使用,都保持了简约和安全这个方向。所以这次焰火产品基本上沿用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的类型。比如有高空的、低空的焰火炮弹,它们会展示出不同的特效。这次开场时数字的倒计时焰火表演设置,从技术上讲,其实跟《伟大征程》那个五角星特效造型是一样的。沿用相对成熟的技术,可以降低燃放过程中的风险,也可以减少前期新技术的研发投入,节约人力物力。
在焰火产品的选择上,与之前《伟大征程》使用的产品也不一样,之前有一百多个不同的品种,这次要贴合“北国风光”这个主题,用的就会少些。比如高空礼花弹,这次所有的产品里面其实只有九种不同的礼花弹产品。而在开幕式现场鸟巢的顶上,采用低空焰火的产品也只有三到四种。
新京报:此次焰火颜色有什么不同,是怎么设计的?
蔡灿煌:实际上这是我们遇到的一个难题。以前,考虑到有些环节需要烘托气氛,我们会挑很多品种进来,有更多的颜色。但这次要契合主题,突出冰雪运动的特色,可选择的范围就小了很多。颜色少了,还需要构成一个整体的画面,在画面中做出不同的造型,这增加了筛选的难度。从颜色来看,这次除了高空特效的五环造型外,其他都是白色和银色。
刚开始编创时也很难,担心现场色调过冷,但做了两次试验后,大家发现,焰火表演的整个画面很干净、很纯洁,现场气氛也不错。焰火表演与地面演员的表演实际上是连在一起的,属于一个整体。这个感觉就像是从舞台一直在延续到空中,然后又从空中回到舞台。
如果置身于这次冬奥会的创意团队中,你也会发现,其中涉及了一种时代状态的转变,比如怎么更简洁、更积极地进行表现,简约、极简对于咱们中国做大型活动的表演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新京报:从你个人来讲,2008年的时候是志愿者,而这次是冬奥会开幕式焰火执行设计及技术总监。这两次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蔡灿煌:身份的不同,意味着负责的工作也不同。但从内在讲,我又觉得这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当你从事某项工作,投入进去后,都是在解决不同的问题。
于我而言,很幸运的是,在我还比较年轻的时候,在2008年就能接触到这么一个大型的活动。我当时就感觉一个活动从无到有,经历了无数个人、无数个团队,从周密的配合筹备到最终的呈现,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证既安全又精彩,确实不容易。但你也会发现,只有用心投入进去,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