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奥组委的规则,吉祥物不能有性别的差异。而一旦说话就很容易分辨性别,因此,北京冬奥组委在与制片方签订协议时,就把“使用‘冰墩墩’‘雪容融’形象时不能说话且应当性别中立”的条款写了进去
“冰墩墩”“雪容融”为什么不能说话
动画电影《我们的冬奥》里,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为什么不能说话?为什么冬奥会各个场馆里电梯、空调甚至插线板上的商标都要被遮盖?观众在奥运赛场为什么不能随意挥舞旗帜或者横幅?……这些看起来有些奇怪的问题,其实都是北京冬奥会里绕不开的法律问题。
吉祥物不能有性别差异
北京冬奥组委法律事务部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园区冬奥组委办公地区4号筒仓二楼和三楼。“法律事务部目前有21名工作人员,是北京冬奥组委人数最少的团队。”法律事务部部长李富莹向记者介绍,这个组建于2017年5月的部门,90后人员过半。年轻、朝气、有干劲是这个团队最亮眼的标志。
奥运会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套严密的运行规则,凡是有意承办赛事的国家必须接受这套规则。用法律术语来描述的话,从国际奥委会开放承办权、意向城市申办、有关城市获得主办城市资格一直到举办奥运会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要约邀请、要约、承诺、履行承诺的签约履约过程。冬奥会筹办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每一项决策的作出、每一项采购的实施、每一笔资金的支出、每项活动的组织、每一个创意成果的产生,都需要做到依法依规,都需要法律事务部参与并研提法律意见。
据李富莹介绍,法律事务部的工作大体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作为涉法事务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为北京冬奥组委依法决策提供相关法律咨询意见和建议;二是作为法务协调部门,代表北京冬奥组委参与处理相关法律事务,参与有关谈判,出具法律文件,根据需要代表北京冬奥组委参加或者处理诉讼、仲裁事务等;三是作为法务审核部门,归口管理、审核以北京冬奥组委为名义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等;四是作为权益保护部门,归口管理涉奥知识产权事务,落实《主办城市合同》等对外承诺的知识产权保护任务,构建对北京冬奥组委享有知识产权的会徽、吉祥物等一系列奥林匹克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配合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执法部门查处涉奥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等。
“比如说,即将上映的动画电影《我们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在里面出现了几次,但都没有说话,而是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法律事务部法务审核处的武雨佳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根据国际奥组委的规则,吉祥物不能有性别的差异。而一旦说话就很容易分辨性别,因此,北京冬奥组委在与制片方签订协议时,就把“使用‘冰墩墩’‘雪容融’形象时不能说话且应当性别中立”的条款写了进去。同样,在制作冬奥会宣传片和拍摄冬奥会相关的电影视频时,如果出现“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形象,一般来讲都是不能说话的。从法律的角度看,这就相当于把国际奥委会的规则转成合同条款的约束。
如何保护“冰墩墩”“雪容融”
1月12日,“冬奥闹新春”——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年货节在京开启,一波春节主题特许商品亮相、上线,“冰墩墩”“雪容融”吉祥物毛绒玩具套装成为“爆款”。奥运商品畅销的背后,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事实上,对吉祥物的保护从它确定之前就开始了。2019年9月17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871天。在北京首钢冰球馆,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揭开面纱。
而就在前一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受理大厅迎来了两位特殊的申请人:北京冬奥组委法律事务部工作人员。当天,他们代表北京冬奥组委在受理大厅正式提交了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形象相关的标贴、标牌、图形用户界面(gui)等8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奥运吉祥物是奥林匹克的无形财产,对奥运吉祥物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是推动奥林匹克运动持续发展、维护赛会形象和声誉的必要条件。这次受理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就是围绕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在2002年就制定并实施了《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这对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国务院于2018年6月公布了修订后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
李富莹介绍说,新修订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的保护范围、保护客体更加全面,保护方式更加便捷,保护力度也更大,这标志着我国顺应了世界范围内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加大保护的趋势,展示了我们守规则、负责任、敢担当的大国形象。
打击蹭冬奥热点的隐性营销
在实践中,由于奥林匹克本身的法律保护相对完善,明显的侵权违规现象并不多见,相反,隐性侵权却是防不胜防。所以,针对这些隐性问题的维权活动,是法律事务部主要的工作之一。
“所谓隐性营销,是指使用任何方式造成与奥林匹克运动或者奥运会之间虚假或者未经授权的商业联系的市场行为。”法律事务部的刘笑晗向记者介绍。比如,有的企业在没有获得北京冬奥组委许可的情况下,以“祝福奥运”为名进行商业宣传,或者擅自发布奥运金牌榜等,就涉嫌隐性营销。到目前为止,蹭冬奥热点、搭“顺风车”的事情并不少见。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国主要从立法、监管、宣传三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保护。
在立法方面,新修订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中,增加了反隐性营销行为的相关内容,规定除了为商业目的使用奥林匹克标志以外,“利用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元素开展活动,足以引人误认为与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之间有赞助或者其他支持关系,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也就是说,隐性营销在我国法律框架下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同时,法律事务部强化了日常监控。”李富莹介绍,比如,对域名的监控、对电商平台的监控等,发现任何不当行为,都会第一时间与有关当事人进行交涉、沟通,或者向监管机构报告。
在宣传方面,法律事务部也将防范隐性营销作为宣传重点,一方面加强了对社会公众的普遍宣传,使公众意识到作为观众,如果在奥运赛场等重要场馆中有组织地、大规模地挥舞某商业品牌的旗帜或者横幅,统一穿着某品牌的服装等行为,均有可能构成隐性营销。另一方面,强化了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人群(如场馆业主、媒体从业人员等)的系统培训,最大程度避免无意识或者不自觉的侵权行为。
被撤下的凯迪拉克广告牌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五棵松体育馆是北京冬奥会的比赛场馆之一,作为“双奥场馆”,这里被许多人熟知。而熟悉这里的人可能会发现,曾经竖立着的一幅巨大的凯迪拉克广告牌,已经不见了踪迹。这背后,正是法律事务部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清洁场馆。
武雨佳告诉记者,清洁场馆不是指环境卫生方面的清洁,而是指在商业宣传方面的“清洁”,其本质是对场馆及其特定区域在特定时间内商业展示的一种限制性政策,目的是确保在奥运会中,体育高于任何商业活动,保护奥运会的纯洁性与完整性,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独特价值。
“冬奥会期间,北京奥组委和场馆业主约定独家使用期,在这个时间阶段内只能由北京冬奥组委独家使用,还必须满足国际奥委会清洁场馆的要求,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出现任何商业的logo或者品牌,所以便有了大型广告牌被撤的一幕。”武雨佳说。
“清洁场馆的要求在各项体育赛事中并不少见,但奥运会的‘清洁’要求最为严格、系统、全面。目前,法律事务部有一半同志下沉到场馆,就是专门负责协调‘清洁场馆’工作的。但每次下沉都能发现一些很小的问题,比如插座、摄像头上面有个小标,类似这种情况都要进行处理。”李富莹表示。
冬奥通里的个人信息保护
除了对奥运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个人信息等私人权益的保护,也是这届冬奥会法治保障的新亮点、新难点。刘笑晗介绍说,在本届冬奥会上,北京冬奥组委开发了一款名叫冬奥通的app,能够为运动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导航、翻译、餐饮等便捷服务。由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还需要使用该app进行健康监测。这些对于个人信息保护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系统性、综合性法律,对于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跨境传输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法律事务部和国际奥委会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沟通和协调,如在处理个人信息上怎样保护,怎么界定过量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等。
“要确保冬奥通app里提取最小、必要的个人信息,要做好个人信息的保护。”刘笑晗告诉记者,冬奥会作为一项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在赛事人员注册、酒店住宿、志愿者招募等多个领域,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对此,北京冬奥组委已经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若干专项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在刘笑晗看来,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难点不仅是要合法合规,更重要的是简明易懂。“向不同国籍、不同背景、不同习惯的用户群体,用通俗的语言去讲清楚个人信息收集处理的情况,是一项繁复且艰难的工作,好在这些困难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被克服,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个人信息保护的政策与措施执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