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苏雅)气溶胶直径小于100微米,可以被人直接吸入肺部,是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昌平实验室等科研人员开展紧急攻关,联合研制出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型冠状病毒监测系统,并已在北京冬奥测试赛中成功应用。该系统能够对存在于空气中的生物气溶胶进行收集检测,灵敏度可达常规方法的10倍。
据介绍,这套监测系统分为两部分:便携式生物气溶胶采样器作为前端收集装置,将在需要检测的场所内工作,开展空气样本采样;自动化全集成高灵敏病毒核酸检测系统则设置在实验室,分析采集到的样本并生成检测报告。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李心月说,该系统能实现气体和气溶胶的分离,让气溶胶在采样管中富集。同时,收集试剂对病毒能起到灭活作用,保证收集到的病毒样本不再具备传染性。
2021年4月,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员刘鹏带领团队带着气溶胶核酸检测系统进入地坛医院,采集了病人的鼻咽拭子、唾液、呼出的气体和病房中的气溶胶样本,并将样本一分为二,同步进行气溶胶检测和常规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式的吻合度很高。刘鹏说,气溶胶核酸检测系统能实现每毫升20拷贝的灵敏度,而常规方法需要每毫升200至500拷贝才能检出。这套系统也不“挑”毒株,即使是最新突变的奥密克戎毒株,也同样逃不过系统的检测。
每台采集器在现场工作30分钟,就可以采集到12立方米内的气溶胶颗粒,再经过45分钟的自动化一体检测,即可得出检测结论。从采样开始到将最终结果反馈至防疫部门,全程不会超过4小时。
2021年10月起,这套系统在5个冬奥场馆及主媒体中心等场地进行了系统测试验证,并在冬奥测试赛上实现了348例采样。刘鹏说,如果在检测中发现了弱阳性或阳性样本,实验室将立即与防疫部门沟通,尽快启动环境消杀及人员检测、追踪等一系列防疫流程。
按照计划,北京冬奥会的多个场馆将布置气溶胶采集器,并设置临时检测站,为冬奥会提供全面气溶胶新冠病毒检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