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界别的市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许艳丽在调研中发现,老年人的用餐需求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老人自己能做饭,但每天做三顿饭体力精力难以为继;二是老人受健康状况、行动能力限制,连出门买菜都成了件难事,这部分主要是高龄和失能失智老年群体。
许艳丽认为,“信息对接十分关键,老年人的用餐需求不固定,具体到一位老人,并不是每一顿都需要供餐,落到一个社区,早、中、晚各有多少用餐需求,及时全面掌握老年餐需求变化是服务提供者面临的一个难题,为精准控制成本带来了更大挑战。老年餐的特点决定了这项服务不是纯市场行为,还需走一条社会建设和市场机制相衔接的路子”。
如何破解老年人用餐信息搜集问题?许艳丽表示,当前,北京已经建成了1000多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这些驿站是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而且都建在百姓家门口,在搜集信息方面有优势,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许艳丽认为,相关部门应该统筹起来,用更加高效的方式获取老年人用餐信息,助推老年餐桌发展。“比如,市区民政部门将老年餐纳入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街乡镇牵头,在社区层面理顺打通服务供需链条上的各个节点,老年驿站可以以周为单位,收集每家每天每顿老年餐需求,上传至信息平台”。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