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日)上午,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5名委员围绕营建国际一流消费环境、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筑牢首都疫情防控屏障等进行大会发言,为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今天上午,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一场大会发言。本报记者 甘南 摄
严为委员
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
市政协委员、民盟北京市委秘书长严为代表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员会发言。他建议北京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提升全国文化中心影响力,让博物馆成为北京享誉世界的公共产品金名片。
严为说,北京市博物馆数量较多、藏品丰富、底蕴深厚,在全国率先建成博物馆之城具有良好基础条件。博物馆之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推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融合的全新文化生态。他建议,北京既要对标世界一流,支持建设既能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展示人类不同文明交融成果的世界级博物馆,又要支持建造一批陈列在街巷、民居中的小微型特色博物馆。同时,高水平建设首都博物馆、长城博物馆、大运河博物馆、西山永定河博物馆,让首都成为一座永不落幕的城市全域博物馆。
罗瀛委员
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副秘书长、民革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罗瀛代表民革北京市委发言,建议营造国际一流消费环境,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罗瀛说,目前北京市已出台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五年实施方案,建立了重点项目、任务、政策和服务企业清单,初步构建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各项工作初见成效。但是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相比仍存在短板。
罗瀛建议,深化政策制度创新,增强市场活力;规范消费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升消费便捷度;重构“北京欢迎你”话语体系,塑造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形象。
李莉委员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
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莉代表民建北京市委发言。李莉说,民建北京市委调研发现,目前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各方主体仍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资源未能形成有效衔接,尤其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
李莉建议,要盘活存量资源支持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围绕产业链条的缺失,以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从目前闲置在北京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存量资源中选取相应技术进行验证;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发展,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平台的建设,同时还要打造市场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江欣委员
构建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北京市委秘书长江欣代表农工党发言,他建议完善碳市场机制,助力北京绿色发展。
江欣说,前不久国家明确提出,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当前北京市已初步建立起了高水平碳市场,但是距离首都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要求还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江欣建议,完善碳市场机制要突出政策协同,突出碳市场金融属性,增强市场创新质效,强化碳市场对创新的诱导作用,探索构建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城市绿地等碳汇计量和标准编制,探索试点开发碳汇项目,建立跨省横向生态补偿与交易机制,推动环京绿色屏障建设。
张礼斌委员
提升集团化办学规模与效益
市政协常委张礼斌代表民进北京市委发言,建议完善管理扶持机制,促进集团化办学规模与效益稳步提升。
张礼斌说,集团化办学要从关注“量”转变到关注“质”。在教育集团的设立、成员校的调整中,要慎重确定集团成员校,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保持集团化办学适度规模发展。要建立完善集团化办学专门性评价体系,既要关注集团整体提升,也要考量学校个体发展,根据评价结果调整集团的资源配置,建立长效评估机制与激励机制,还要推进集团内干部教师线下轮岗与线上交流,积极探索集团内双师课堂、融合课堂的建设,构建网络教研共同体和教育资源平台。
于圣臣委员
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
市政协委员、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总裁、北京凯博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于圣臣代表致公党北京市委发言,建议加快推进以抗体药物为代表的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于圣臣建议,加强统筹布局,提升研发水平,集中力量支持基于新机理、新靶点的全球首创产品开发,疏通政策堵点,会聚高端人才,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发挥市场拉动作用,走好政策“最后一公里”,要争取国家政策,紧抓“两区”建设机遇,对注册在北京自贸区的药企的新药在北京医疗机构“随批随进”,吸引更多优秀品种进京产业化,进一步丰富北京生物医药行业的商业化品种和技术。
刘爱森委员
着力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企业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爱森代表市工商联发言,建议北京以培育“隐形冠军”企业为抓手,促进首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爱森说,“隐形冠军”是指在国际国内市场份额居于领先地位,但社会知名度较低的中小型企业,北京科技和人才资源丰富,具备培育“隐形冠军”的优质土壤。刘爱森建议,要明确培育重点方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绿色智慧能源等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和高精尖产业,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着力培育全球价值链上的“隐形冠军”企业。
李小牧委员
提升传统服务贸易综合竞争力
市政协常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李小牧代表无党派人士发言。李小牧说,近年来北京地区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迅猛,但现阶段北京服务贸易在结构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代表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知识产权使用费仅占13%。
李小牧建议,北京要提升传统服务贸易综合竞争力,拓展特色优势领域服务出口,扩大优质服务进口,推动服务贸易均衡协调发展;聚焦数字贸易,提前布局应对未来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性变化;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促进服务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此外,还要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的机遇,进一步拓展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空间布局。
孙阳委员
筑牢首都疫情防控屏障
来自医药卫生界的市政协常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孙阳正在外地进行疫情防控的工作。今天上午,他通过视频发言建言献策:要加强疾控体系建设,筑牢首都疫情防控屏障。
孙阳说,要全面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完善职能、提升能力,创新医防协同机制。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要建立社区居民信息台账,做到“人数查清”、“人头查清”、“位置查清”、“管控情况查清”。
孙阳建议,要全力构建环京地区“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北京周边区域疫情协同防控。完善高风险区域附近交通枢纽、出入境口岸、公路县域出入口等场所的体温监测点设置,及时对有发热等异常症状人员进行登记排查,切实防范烈性传染病患者进京风险,构建发热患者出省入京“防火墙”。
王茤祥委员
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来自科学技术界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王茤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北京破解创新难题的重大机遇,要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升级版。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不是北京创新资源的单向线性延伸或简单重复建设,要遵循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共同作用,促进三地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实现北京科技能力支撑三地产业发展、三地产业发展加速北京科技进步。三地要立足主导产业分工系统梳理及规划全产业链所需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难题开展协同攻关,实施产业化和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聚集。